西方品牌在中国底线城市重拾生机
随着中国一线城市增速放缓,星巴克和斯凯奇等跨国公司将目光投向内陆城市,在这些城市,品牌忠诚度较高且市场竞争相对较小。 在中国四川省三线城市内江的市中心,一家新开的星巴克(Starbucks, SBUX)门店外排起了队。这不是该市第一家星巴克,但却是第一家提供“得来速”(即汽车穿梭)服务的门店。在这座以泡菜而非拿铁咖啡闻名的城市,这样的场景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虽然跨国公司正在从中国的许多地区撤出,但从星巴克到斯凯奇(Skechers, SKX)等品牌正在中国的所谓低线城市悄然扩张,押注这些曾被视为边缘地带的小型城市中心现在是其中国战略的核心。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新战场 跨国公司长期以来一直专注于中国沿海等较富裕的城市,例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地,但如今的战场已深入内陆。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的数据,超过9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60%以上)生活在一二线城市以外。这些地方的家庭收入可能较低,但零售空间租金和竞争压力也较小。 对于在成熟市场销售疲软、在本土又面临地缘政治审视的西方品牌来说,这个“下沉市场”提供了规模,并日益展现出消费成熟度。肯德基(KFC)和必胜客(Pizza Hut)的运营商百胜中国(Yum China, YUMC)去年新开了1,800家门店,其中许多都位于大多数美国人闻所未闻的城市。 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Joey Wat)在一封致股东信中表示,近年来,我们超过一半的新店布局在低线城市。她还说,我们未来的一大部分增长将来源于这些不断扩大的低线市场消费群体。 的确,肯德基在六安、玉林等城市的门店,通常会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