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8 11 月

政治

中共建政75周年特輯之二 鄧小平時代:從暴病初愈 到終結幻想
政治

中共建政75周年特輯之二 鄧小平時代:從暴病初愈 到終結幻想

鄧小平及八十年代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反覆被提及、揣摩、評價、回味以及嘆惜的年代。三十餘年後,或許可以跳出之前的慣性思維與官方敘事,重新審視這段至關重要的歷史。 中共建政75周年特輯之一 毛澤東時代:無止盡的政治運動 中國人近30年浩劫 陳奎德仍然記得多年前的那個下午。 那是1983年6月,廣西桂林。博士學位在讀的陳奎德與五位同學一起參加一個學術會議,名為「認識論與現代科學的關係」。當時,中國的哲學界和認識論領域仍然堅持根據馬克思主義,把哲學的基本問題劃分為所謂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陳奎德說,「我們覺得這個是過時的,教條的,根本不能涵蓋豐富的、宏大的,整個哲學思想和人類活動。」 由陳奎德執筆,他們結合自己的學習與對現代哲學的理解,整理了十條對中國認識論學術領域的不同想法,後來被叫做「桂林十條」。「簡單說,就是反對對哲學思想的兩分法,反對對真理的獨斷論,就是好像只有馬克思主義這一學派才掌握了人類哲學的唯一真理,提倡真理的多元論。」 本來是上午十點發言,他們猶豫了,怕給學校惹麻煩。後來又一想,寫都寫了,不如借著很多人睡午覺的時間講了。 一上台,他就發覺「糟了」。之前都是上面發言,底下開小會,但他一開始講話,「全場靜默,全場都尖著耳朵在聽,感覺有點嚴重。」 發言過後,當時中國哲學領域的領軍人物蕭前就把稿子要去,「他本來要睡午覺的,現在午覺也不睡了,下午就開始了批判。」 當時正值全國開展「清除精神污染」,反對倡導人道主義、反對接受市場經濟理論、反對提倡藝術美學的自由主義傾向,社會氛圍極度緊張。 回到復旦後,一個父親在上海市政府工作的朋友告訴陳奎德,在父親辦公桌上看到了一份內部文件,上面有「桂林十條」六個起草人的名字,「你的名字前面打了個紅圈,好像是說要流放到青海或者怎麼樣」。 陳奎德和另一位博士生先是收到了停學三個月的通知,要求他暫停博士學業,重新學習馬列主義。但就在他等待更嚴厲...
中共建政75周年特輯之三 江澤民時代:六四鎮壓後崛起、腐敗盛行與法輪功迫害
政治

中共建政75周年特輯之三 江澤民時代:六四鎮壓後崛起、腐敗盛行與法輪功迫害

作為中共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在\"六四\"鎮壓後爬上權力頂峰。在其當政的十三年間,香港實現主權移交,中國成功加入世貿,並獲得2008年奧運主辦權;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中國貪腐泛濫,政治改革停滯,鎮壓法輪功更導致人權法制急劇倒退。回首中共建政歷史,江澤民留下了什麼樣的足跡,又帶來怎樣的影響? 中共建政75周年特輯之一 毛澤東時代:無止盡的政治運動 中國人近30年浩劫 1989年6月3日夜間到4日凌晨,震驚世界的「六四」天安門大屠殺在北京發生。短短二十天後,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在京召開。 善於投機的技術官僚 靠鎮壓學運爬上權力之顛 中國官媒報道稱:「全會對中央領導機構的部分成員進行了必要的調整:選舉江澤民同志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這次會議通過了關於趙紫陽所犯錯誤的報告,並選舉江澤民為新任總書記。五個月後,江澤民成為中央軍委主席,1993年成為國家主席。 對於江澤民登上權力頂峰,旅美時事評論員橫河告訴本台:「他爬上去的整個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技術官僚(向上爬)的過程,他並不是一個政治家。技術官僚的話, 在政治上他就要投機。」 江澤民的身世之謎 公開資料顯示,江澤民於1926年出生於江蘇揚州一個富裕家庭﹐祖父江石溪中年棄醫從商,育有七個子女。老大江世俊,即江澤民生父;老六江世侯(即江上青)1929年加入中共,並成為新四軍元老之一,1939年被地方武裝打死時才二十八歲。後來,江澤民一直稱自己在十三歲時就被過繼給其叔父「江上青」 的遺孀王者蘭,屬於「紅二代」,但旅美時事評論人士橫河說:「這個事情其實一直到最後都沒有被證實。」 公開資料還顯示,江澤民曾就讀於揚州中學,1943年考入在日佔區南京復辦的中央大學 電機系,之後轉到上海交通大學同系,1947年畢業。之後,他加入美國人擁有的上海海寧洋行任工程師。在中國官方傳記中,經常忽略江澤民在南京淪陷期間的學習經歷,堅稱他當時是一名熱心的共...
丁家喜、鄒幸彤和黎智英獲國際特赦組織列為\”良心犯\”
政治

丁家喜、鄒幸彤和黎智英獲國際特赦組織列為\”良心犯\”

人權組織\"國際特赦\"最新把中國人權律師丁家喜(圖)、前香港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及香港傳媒大亨黎智英列為\"良心犯\"。 中共建政75周年,官方高調宣揚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兩大奇蹟\",然而中國的人權狀況卻一直為人詬病。人權組織\"國際特赦\"最新把中國人權律師丁家喜、前香港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及香港傳媒大亨黎智英列為\"良心犯\",呼籲當局立即釋放他們。 加拿大關注黎智英案 專家警告香港加商亦可能成階下囚 許志永移監魯南監獄 家人要求探視遭拒 國際特赦組織周三(2日)宣布此消息,其中國事務總監莎拉·布魯克斯(Sarah Brooks)在聲明中表示,鄒幸彤、黎智英和丁家喜三位「良心犯」持續被關押,表明中國當局仍未能履行其國際義務。布魯克斯表示,當局對三人的起訴,暴露了官員的懦弱,無法接受任何批評,無論是來自國際專家還是本國公民。 國際特赦組織:認定良心犯以示支持 國際特赦組織表示,丁家喜與中國大陸許多人權捍衛者一樣,是中國當局「過於寬泛和模糊的」國家安全法律的受害者;而北京在2020年在香港強推《香港國安法》後,香港人權狀況不斷惡化,黎智英和鄒幸彤成為當局的打擊目標,香港政府更變本加厲,在今年三月通過俗稱「二十三條」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 布魯克斯批評,中國政府經常把殘酷鎮壓說成「內部事務」,這次國際特赦組織把三人認定為良心犯,就是要顯示對他們的支持。她強調,他們和中港其他因言論和思想而被監禁的...
中共建政75周年特輯之四 胡錦濤時代:該做的沒做 黯然交班
政治

中共建政75周年特輯之四 胡錦濤時代:該做的沒做 黯然交班

中共建政已超過75年,習近平掌權也已近12年。時人多詬病習近賓士下中國政治、經濟存在多種問題。那麼,當年交班給習近平的胡錦濤前有江澤民、後有習近平,他如何銜接了兩個時代?又是否有值得今天中國人稱道的政治遺產? 中共建政75周年特輯之一 毛澤東時代:無止盡的政治運動 中國人近30年浩劫 上周,中共中央政治局經濟刺激方案出台,幾乎崩盤的中國股市陡然暴漲;本周四(10月3日)又出現有中國官方背景的學者說,中國有安排十萬億人民幣財政投資的空間。這讓很多人瞬間回想起十六年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胡錦濤政府祭出四萬億投資計劃,以挽救中國經濟。 在經濟低谷以龐大的財政支出刺激國家經濟,不少民眾持歡迎態度,又有年輕人排隊開賬戶進軍股市,但也有不少觀察者對之保持謹慎。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政治學教授夏明在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說,中國至今沒有走出當年四萬億的陰影,「中國股市從2015年開始崩盤,再到如今房地產崩盤,都跟08年金融風暴後,中國的戰略失誤是分不開的,而今天做的也是同樣的戰略失誤。」 四萬億的陰影 四萬億出台後,當時的中國領導層對其經濟效果表面上是欣喜的。2009年7月,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李曉超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中國經濟增長率從09年1-3月觸底、到4-6月增長率約8%,經濟刺激對策出台的時機恰當,效果明顯。 但以胡錦濤為首的領導層也有很多擔心。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10年5月的一次會議上指出,四萬億後,中國經濟面臨新的火種,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增長過快、運作不夠規範」。 同一時期,中國傳媒也出現了新的變化。互聯網在胡錦濤的十年間崛起,中國互聯網普及率從2005年8.5%迅速提升到2012年的42%。(路透社圖片) 英國《金融時報》2011年底一篇文章指出,四萬億最大敗筆之一正是鼓勵了地方政府的投資狂潮;政府計劃中的四萬億,實際撬動了地方政府的幾...
中共建政75周年特輯之五 習近平時代:潤、躺平、無限制的任期
政治

中共建政75周年特輯之五 習近平時代:潤、躺平、無限制的任期

習近平主政十三年來,引發走回毛時代的疑慮。任內發生世紀瘟疫,又葬送東方之珠香港。軍事外交上擴張,與西方為敵,更輸出習式極權人道災難。習近平修憲自肥終身執政,對中國前景失望的民眾掀起\"潤\"的逃亡熱潮。 中共建政75周年特輯之一 毛澤東時代:無止盡的政治運動 中國人近30年浩劫 「我從大陸進厄瓜多、哥倫比亞,走雨林一路北上進來的。8月8號出來,10月21號進美國。在雨林第二天就拐腳了,還被山賊搶劫,基本上是死裡逃生這樣走出來的。」 「我的文字、我的所有的書都被禁了,我的文章不允許發表在報刊雜誌上,我的名字也不允許提起,我不能夠參加公開活動。Covid-19爆發,我決定去武漢寫書,寫完一本書,我很快意識到,如果繼續留在中國,我的生活會變成一場巨大的災難,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幾乎是匆匆忙忙地逃離了中國。」 「我是(從香港)逃亡的!我會生氣,但是不是我對他一個人憤怒就可以解決整個問題?其實不是!而且他現在所做的任何一個政策,也是一整個系統去縱容他才造成這個結果。」 2023年4月5日,美國邊檢人員對一批從墨西哥進入美國的中國移民講話。(路透社) 習治下的中國風景:流亡求生潮 他們曾是上市私企財務總監、百萬粉絲網路大V、年輕香港學者,各是老中青三代,而此刻共通狀態都成了「流亡者」,異口同聲為:「求生」。 習近平主政十三年出現「潤(run,逃)」這個新名詞,疫情解封后,走線美國的中國偷渡客近2年暴漲50倍。此次外逃潮並非躲避瘟疫,而是擺脫比病毒更恐怖的極權。 五十九歲的許茂安曾是月薪上萬的上市民營企業財務經理,疫情失業2年。去年解封后,投簡歷半年約五百家公司,只獲得一份面試,去了對方還說搞錯了,只要招個普通會計。 他到了應安享天年的年紀,被迫選擇冒死離鄉。「到美國才聽說『白紙運動』,國內消息都封鎖。切身體會中央以國安為由,要驅趕外資、整肅民資,政府財政困難...
美眾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主席宣布加入\”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
政治

美眾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主席宣布加入\”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

圖為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2023年4月19日在國會山,針對中國入侵台灣的假想情況舉行沙盤推演時,現場屏幕上顯示的狀況想定。 由全球三十多國議員組成的\"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再添新成員。美國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主席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宣布加入這一聯盟,使聯盟再添一位重量級美國議員。 消息由美國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United States 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在周一(7日)公布。 穆勒納爾在聲明中表示,\"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The 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 IPAC)在應對中共侵略的國際合作上至關重要,有助於確保全球供應鏈安全,並共同維護自由、人權和法治。他又在聲明中強調,自己期待向世界各地的領導人提供重要的美方觀點,以應對中共挑戰。 在穆勒納爾加入後,\"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現時共有9位來自美國的成員,涵蓋民主、共和兩黨,也包含參眾兩院議員。其中民主黨籍參議員默克利(Jeff Merkley)和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首席議員、...
報告:偏離市場經濟規範 中國經濟風險大增
政治

報告:偏離市場經濟規範 中國經濟風險大增

美國經濟研究公司榮鼎集團和智庫大西洋理事會10月9日舉辦關於中國經濟現狀的報告發布會 在新冠疫情封控措施結束近兩年後,號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其經濟現況到底如何?中國的經濟體系更加封閉還是更加開放?下屆美國政府又將面對怎樣的中國?美國經濟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和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對中國經濟進行了為期四年的研究,並在一份最新年度報告中回答了這些問題。 中國頻出經濟大招 有效性遭專家質疑 在10月9日舉行的報告發布會上,榮鼎集團創始合伙人榮大聶 (Daniel Rosen)在談到中國的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開放度時說:「如果我們看看金融體系,正如截至 2023 年底的最新年度數據所示,從表面上看,中國的得分與新冠疫情時期相比略有技術改善……。但更大的問題是融資,因為(中國)這個經濟體越來越面臨普遍的金融困境。我想避免使用危機這個詞,但中國金融體系肯定不是一帆風順的。」 美國經濟研究公司榮鼎集團創始合伙人榮大聶 (Daniel Rosen)在發布會上談到中國的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開放度(視頻截圖/大西洋理事會官網) 報告:中國經濟已偏離市場經濟規範 這份最新年度報告名為《終點:改革步履蹣跚的代價》(End of the line: The cost of faltering reforms),由榮鼎集團和大西洋理事會聯合發布。報告依據評估「開放的市場經濟規範」等六項指標,把中國的市場體系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市場體系進行對比。這六項指標包括:金融體系發展、市場競爭、現代創新體系、貿易開放程度、直接投資開放程度和證券投資開放程度等。透過這一量化框架,讓人們了解中國的「改革」究竟是在進步還是...
海外民運人士呼籲加拿大警惕\”中共代理人\”
政治

海外民運人士呼籲加拿大警惕\”中共代理人\”

中國民主黨溫哥華黨部部分成員參與今年的抗議\"十一\"活動 民運人士唐元雋涉嫌充當中共代理人事件在美國曝光後,引發加拿大民運界不安,甚至有人不得不取消回中國探望病重父母的計劃。有中國海外民運人士呼籲加拿大政府,警惕\"中共代理人\"。 紐約州長前助理被指控為中國政府代理人 獨家報道 | 混亂與破裂的信任:中國民運領袖因間諜罪被捕後留下的震蕩 去年十月以政治難民身份抵達加拿大的陳思明說,「我當時都蒙了,怎麼可能呢?匪夷所思啊。一個投入民運幾十年的人,用自己的行為否定了自己過去的一切。」陳思明表示,唐元雋對他照顧有加,他還當選加拿大中國民主黨副秘書長。 陳思明說,或許是因為他剛從中國出來,了解中國內部的情況,唐元雋曾2次主動打電話和他長談。陳思明覺得唐元雋是民主前輩又是領導,他有問必答丶推心置腹:「我也不可能提防他,也是把他當親人,格外親切,有什麼就說什麼。這突然一下,我好像突然掉到冰窟窿里了,我自己都沒辦法安慰我自己。」 不僅是陳思明很自責,中國民主黨溫哥華黨部負責人郝丹也覺得非常難過。他說,溫哥華黨部的活動在總部要求下都會上報,有些私下聚會的照片和信息不會對外公開,但會在黨部的聊天群里分享。畢竟有些成員憂慮在中國國內親友的安全,所以不願曝光:「之前出過一些家人被騷擾(事件),或者是在海外受到來自國內的壓力。以前不知道到底信息是怎麼泄漏或是有其他什麼原因,但是現在有了這個事件就順理成章認為,極有可能就...
\”四通橋事件\”兩周年   人權組織呼籲釋放彭立發
政治

\”四通橋事件\”兩周年   人權組織呼籲釋放彭立發

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國際人權組織\"人權觀察\"10月11日發布聲明表示,中國當局應立即釋放兩年前在北京四通橋上懸掛批評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嚴厲\"清零\"政策橫幅的男子。當局雖未公布這名抗議者的身份,但許多人認為他名叫彭立發(彭載舟),現年五十歲。 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國際人權組織\"人權觀察\"10月11日發布聲明表示,中國當局應立即釋放兩年前在北京四通橋上懸掛批評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嚴厲\"清零\"政策橫幅的男子。當局雖未公布這名抗議者的身份,但許多人認為他名叫彭立發(彭載舟),現年五十歲。 湖南新化重現四通橋標語事件 播放\"要自由民主罷免習近平\"口號 人權觀察中國項目副主任王松蓮在聲明中指出,中國政府對彭立發的拘捕反而激發了人們對自由和民主中國的廣泛支持,在被強迫失蹤的兩年里,彭立發的信息依然迴響。聲明還特別指出,有尚未確認的消息顯示,彭立發的一些家庭成員可能也被當局軟禁。 本台此前報道,2022年10月13日,身著工裝的彭立發在北京市四通橋上懸掛 「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鎖要自由」;「不...
「唯一候選人」  岑浩輝成澳門首位大陸出生特首
政治

「唯一候選人」  岑浩輝成澳門首位大陸出生特首

10月13日,澳門舉辦了一場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政長官選舉投票活動。400名選舉委員會成員當天上午,在位於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綜合體的會議廳投票。 10月13日,澳門舉辦了一場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政長官選舉投票活動。400名選舉委員會成員當天上午,在位於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綜合體的會議廳投票。最終,唯一的候選人岑浩輝以394張有效票\"當選\"成為第六任澳門行政長官候任人。 主權移交二十七周年 港人用不同方式展現真實香港 根據中國官方新華社報道,岑浩輝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根據基本法的規定,澳門行政長官須要向中央人民政府負責……,他將以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為基本遵循,以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為最高原則……。 公開資料顯示,岑浩輝現年62歲,出生在廣東中山,早年曾先後就讀北京大學法律系並前往葡萄牙的大學修讀語言及法律課程。岑浩輝於1986年移居澳門,並在1999年12月出任澳門特區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將成為首位在中國大陸出生的澳門特首。 美聯社的報道指出,岑浩輝獲勝被廣泛認為得到了北京方面的支持。在澳門特首提名期間,岑浩輝就已經獲得了386名所謂的選舉委員會成員的支持。但在超過68萬澳門居民中,絕大多數人並沒有投票權,導致公眾對這場「中國特色」的選舉看法不一。報道說,岑浩輝在法院任職期間處理過的一些政治敏感案件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