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達爾文港或楊恆均案?澳洲總理訪華五大看點
阿爾巴尼斯的第二次訪華,是中澳關係在後疫情時代的再定義時刻。達爾文港的戰略爭議、楊恆均案的陰影、稀土能源的經濟機遇,以及國內政治的算計,交織成一場複雜的地緣政治與經濟博弈。https://t.co/MN3WKOn6Ly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July 11, 2025
2025年7月12日至18日,澳洲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將訪問中國。這是他擔任總理的第二次訪華之旅,也是他今年連任後的首次訪問。預計他將訪問北京、上海與成都。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證實了阿爾巴尼斯為期一周的訪問行程,並表示中國期待以此次訪問為契機,加強中澳溝通,增進互信,拓展務實合作。
對此,有分析指出,此行延續了2023年他帶領澳洲工黨重返執政後,以總理身份訪問北京的「破冰之旅」的對話勢頭,這是因為,作為澳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對澳洲經濟至關重要。
阿爾巴尼斯以七天的訪問行程,顯示其對兩國關係的高度重視。
然而,在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發起的關稅戰越演越烈、美中角力加劇的背景下,作為美國的西方盟友,坎培拉與北京之間涉及達爾文港爭議、楊恆均案、稀土能源合作、經貿往來的未來走向,以及阿爾巴尼斯面對澳洲國內政治的挑戰,皆為此次訪問增添複雜性。
對此,中國研究專家、日本國際教養大學(AIU)助理教授陳宥樺向BBC中文分析,阿爾巴尼斯此行符合北京與坎培拉雙方的長期政治目標,儘管雙方對外宣稱的目標可能難以實現。
陳教授認爲,為期七天的訪問,重要性在於美國對中國與澳洲施加的地緣政治壓力。他說:「北京對『特朗普2.0』的解讀已毫無懸念,不同於『特朗普1.0』時對美國尚存共同合作的期待,因此如何拉攏在中美競爭中的其他國家,是北京思考對澳政策的關鍵;而坎培拉則從增加軍費、奧庫斯(AUKUS)聯盟及關稅等議題中,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