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億英偉達:瘋狂印鈔機的瘋狂敘事
這是雪貝財經第391篇原創文章
4萬億美元是一個怎樣的數字?它接近這個地球上第三大經濟體(日本或德國)在2024年的全年GDP;接近深交所2900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或者說約等於10個騰訊或30個比亞迪的市值。
這就是英偉達市值在兩日前觸及的數字。一家公司的價值究竟有多瘋狂才能值4萬億美元?即便是在3年前,這也是華爾街最大膽的分析師都不敢想像的。畢竟,英偉達花了30年時間才實現了成為一家1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而從1萬億到4萬億,它卻只用了兩年。
作為一家商業實體,英偉達構建了一台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恐怖印鈔機。它的人工智慧晶元被擺放在人類科技的金字塔尖,創造了從未企及的技術高度。而英偉達的功名,又充滿戲劇性,它是一個憑藉極致的賭性與構築巔峰技術壁壘而取得成功的故事。
當然,從一家專註於遊戲顯卡的晶元公司,到如今驅動全球AI革命的核心力量,英偉達的估值仍建立在一個宏大的AI敘事之上,而其是這一敘事中的「上帝」。在互聯網繁榮的新舊世紀交替之際,有一家公司也曾被投資者賦予這種角色:思科。但上帝終究遭遇想像破滅。
回望歷史,技術周期的終結往往快得令人措手不及。這種不可預見性同樣是投資者如今押注英偉達面臨的唯一的不確定性。
壹
英偉達的創辦人黃仁勛是一個極具戰略眼光、但熱衷於孤注一擲的賭徒,這家企業幾次瀕臨破產、曾押注錯誤的技術路線、也曾傾盡所有與行業巨頭血戰。「只有賭徒才能理解我們。」這是黃仁勛並不忌諱提起的口號。
只不過,他賭贏了,而且賭注一次比一次大。在曾經的一次全員會議上,CEO黃仁勛拿出當年失敗的Tegra晶元作為道具,告訴員工:「如果你害怕失敗,那你就永遠不會設計出能讓世界改變的晶元。」那一年,公司因移動端戰略失利出現巨額虧損,Tegra庫存堆積如山。但正是這次失敗,造就了後來英偉達在AI計算架構上的先發優勢。
2020財年,英偉達營收為109億美元,凈利潤為30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