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為什麼美國人買不到世界上最好的電動汽車
你可能聽說過比亞迪(BYD)。
幾年前,比亞迪還是汽車行業一個平平無奇的參與者,但在去年,這家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最暢銷的電動車品牌,而且預計到2030年,它將與全球最大車企豐田和大眾並駕齊驅。
然而,大多數美國人從未見過比亞迪汽車,而且短期內恐怕也不會見到。
由於關稅,這個以英文「Build Your
Dreams」(成就夢想)的縮寫為名的品牌相當於被禁止駛上美國的道路,這些關稅是為了保護美國汽車製造商而設,使進口的中國插電式汽車的價格翻倍。築起關稅壁壘或許能為本國汽車行業爭取到一些時間,但最終並不能使美國製造商免受比亞迪——以及它所代表的更大威脅——的衝擊。
比亞迪代表著一種讓美國望塵莫及的中國產業模式。這種模式結合了政府財政支持、有條不紊的長期規劃以及積極的創新,使中國得以在從電池到機器人再到無人機的一系列高科技行業實現全球主導地位。將這些市場讓給中國企業已經夠糟糕了。如果汽車製造業也發生同樣的情況,對美國的影響將嚴重得多,因為該行業的規模及其經濟、政治和戰略重要性都舉足輕重。
比亞迪和其他幾家中國新興汽車品牌的成功應該給美國汽車製造業乃至我們整個工業領域敲響警鐘。我們需要有勇氣承認自己已經嚴重落後,並擺脫自滿情緒,發起由政府主導的緊急行動——想像一個汽車業的曼哈頓計劃——以恢復美國的競爭力。
1992年我在北京開始我的汽車業務時,剛起步的中國汽車工業生產的車相當差。設計蹩腳,用料低廉,開不了多久就會壞,這很符合當時中國作為劣質仿製品工廠的名聲。2003年開始製造汽車的電池製造商比亞迪也不例外。多年來,它的車在中國是出了名的破爛貨。
但那是老黃曆了。我開過比亞迪幾乎所有車型,如今它們在設計、功能、先進技術和整體質量方面已經和特斯拉等其他頂級品牌不相上下。該公司的刀片電池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具成本效益的電池之一,質量好到豐田和特斯拉都在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