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緬甸人對中國的反感情緒有升高趨勢
緬甸地理位置圖。
曼谷 —
專家表示,最近在緬甸的一座中國領事館遇襲事件反映出該國日益增長的反對中國的情緒,這種情緒源於北京對執政軍政府的支持。
10月18日,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的中國領事館遭到小型爆炸裝置的襲擊。報道稱有建築受損,但沒有人員傷亡。
這是自1967年仰光發生反對中國的騷亂以來,緬甸首次發生針對中國外交設施的攻擊。
緬甸軍方在給記者的聲明中表示,爆炸損壞了兩層建築的屋頂磚瓦,並表示正在尋找並逮捕對此次事件負有責任的「恐怖分子」。
兩個星期過去了,尚未有人被捕,也沒有任何組織聲稱對此負責,但專家表示,對中國的反感情緒依然存在。
美國和平研究所的訪問高級專家、華盛頓威爾遜中心的全球研究員耶苗亨(Ye Myo Hein)表示,自2021年2月1日緬甸軍方奪取政權以來,對中國的強烈反感情緒一直在滋長。
他告訴美國之音(VOA):「政變後,公眾認為中國支持軍政府,導致民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反中情緒。」
自從敏昂來(Min Aung Hlaing)及其領導的軍隊推翻民主選舉產生的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政府以來,緬甸一直處於混亂之中。被推翻政府的支持者與各民族武裝聯手反恐抗軍政府的統治。
中國曾一度與軍政府保持距離,但最近又恢復了支持。耶苗亨表示隨著中國再次表態支持軍政府,反對中國的情緒開始再次上升。
他說:「很難確定是誰對中國領事館的襲擊負責,但如果中國繼續支持軍政府,可能會面臨越來越強烈的公眾敵意。」
軍方受到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制裁和譴責,但仍然得到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等國的某些支持。
在緬甸問題上有超過20年研究經驗的獨立分析師大衛·斯科特·馬修森(David Scott Mathieson)告訴美國之音:「無論是誰策划了領事館爆炸事件,這表明反對中國的怒氣的多個方面,包括對支持軍政權的憤怒以及對中國被認為支持果敢族佔領臘戍的憤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