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9 11 月

中國

專家:緬甸人對中國的反感情緒有升高趨勢
中國

專家:緬甸人對中國的反感情緒有升高趨勢

  緬甸地理位置圖。 曼谷 — 專家表示,最近在緬甸的一座中國領事館遇襲事件反映出該國日益增長的反對中國的情緒,這種情緒源於北京對執政軍政府的支持。 10月18日,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的中國領事館遭到小型爆炸裝置的襲擊。報道稱有建築受損,但沒有人員傷亡。 這是自1967年仰光發生反對中國的騷亂以來,緬甸首次發生針對中國外交設施的攻擊。 緬甸軍方在給記者的聲明中表示,爆炸損壞了兩層建築的屋頂磚瓦,並表示正在尋找並逮捕對此次事件負有責任的「恐怖分子」。 兩個星期過去了,尚未有人被捕,也沒有任何組織聲稱對此負責,但專家表示,對中國的反感情緒依然存在。 美國和平研究所的訪問高級專家、華盛頓威爾遜中心的全球研究員耶苗亨(Ye Myo Hein)表示,自2021年2月1日緬甸軍方奪取政權以來,對中國的強烈反感情緒一直在滋長。 他告訴美國之音(VOA):「政變後,公眾認為中國支持軍政府,導致民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反中情緒。」 自從敏昂來(Min Aung Hlaing)及其領導的軍隊推翻民主選舉產生的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政府以來,緬甸一直處於混亂之中。被推翻政府的支持者與各民族武裝聯手反恐抗軍政府的統治。 中國曾一度與軍政府保持距離,但最近又恢復了支持。耶苗亨表示隨著中國再次表態支持軍政府,反對中國的情緒開始再次上升。 他說:「很難確定是誰對中國領事館的襲擊負責,但如果中國繼續支持軍政府,可能會面臨越來越強烈的公眾敵意。」 軍方受到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制裁和譴責,但仍然得到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等國的某些支持。 在緬甸問題上有超過20年研究經驗的獨立分析師大衛·斯科特·馬修森(David Scott Mathieson)告訴美國之音:「無論是誰策划了領事館爆炸事件,這表明反對中國的怒氣的多個方面,包括對支持軍政權的憤怒以及對中國被認為支持果敢族佔領臘戍的憤怒...
美無人機製造商:中國的制裁將打擊供應鏈
中國

美無人機製造商:中國的制裁將打擊供應鏈

  資料圖片:帶有RTK GPS附件的Skydio X10無人機。 一家向烏克蘭軍隊提供無人機的美國無人機製造商表示,中國的制裁將影響其供應鏈數月,稱北京此舉是為了「加深世界對中國無人機製造商的依賴」。 中國外交部本月早些時候宣布對斯凱迪奧(Skydio)公司、其他兩家國防企業和10名個人實施制裁,此前美國批准了5.67億美元的對台防務援助。 Skydio星期三(10月30日)表示,中國對該公司實施制裁的原因是「因為向台灣銷售無人機,我們目前在那裡的唯一客戶是內政部消防署」。中國聲稱台灣為其領土。 但該公司表示,中國此舉也是為了給本國企業提供競爭優勢並推進其利益。 Skydio的首席執行官亞當·布賴(Adam Bry)在公司網站上的一則消息中表示:「這是無人機行業的一個讓人清醒的時刻。如果之前還有任何疑慮,那麼此舉清楚表明,中國政府將把供應鏈用作武器,推進他們的利益,將其置於我們的利益至上。」 布賴補充道:「這是試圖消滅領先的美國無人機公司,並加深世界對中國無人機供應商的依賴。」布賴是被制裁的個人之一。 他表示,由於制裁,Skydio的無人機電池供應將減少數月,因為該公司從中國採購這一關鍵組件。 Skydio將「不得不採取極端措施,每台無人機僅限配一塊電池」,同時尋求其他供應商。 他補充說:「我們之所以成為目標,是因為我們是中國以外最大的無人機公司,而且我們為推進國家安全的關鍵客戶服務。」 無人機戰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雙方都使用無人飛行器(UAV)進行空襲和偵察。 Skydio在7月份表示,其無人機正在被烏克蘭用於記錄發生在該國境內戰爭罪行指控。 巴黎智庫蒙田研究所(Montaigne Institute)的政策分析師馬修·杜查特爾(Mathieu Duchatel)在X平台上發文稱,中國的制裁已引發「供應鏈危機,以加強自身產業並支持...
新報告:中國顯示器行業崛起有可能損害美國國家安全
中國

新報告:中國顯示器行業崛起有可能損害美國國家安全

  資料照片:在北京舉行的互聯網安全大會期間,人們走過表示近期在中國發生的網路襲擊的電子顯示屏。(2017年9月12日) 一份新報告的作者表示,中國在電子顯示器製造領域不斷攻城略地,可能會使美國在軍事技術的關鍵零部件上依賴中國,從而帶來國家安全方面的關切。 為何重要 這份題為《顯示器是新電池》(Displays are the New Batteries)的報告的共同作者喬·麥克雷諾茲(Joe McReynolds)說,從戰鬥機到增強現實設備,顯示器正正在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計算機化軍事裝備,可以幫助軍人對他們在戰場視野上疊加數字信息。 報告的另一位共同作者毛文傑(James Mulvenon)表示,中國的顯示器補貼可能會排擠競爭對手的業務,並導致美國在衝突期間必須依賴中國。 這份該報告定於本星期由帕米爾諮詢公司(Pamir Consulting)發布,該公司幫助企業和政府實體分析在中國的風險。 有關數字 根據這份報告的說法,中國顯示器行業的崛起是由於中國政府通過「投資、現金福利以及在貸款、土地和基礎設施方面的折扣」補貼50%至70%的投資成本。 這份報告說,截至2024年,京東方(BOE)在全球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屏市場的份額為16%,使其成為全球第二大顯示屏生產商。OLED顯示屏是高端智能手機使用的先進顯示屏。 相關背景 京東方科技集團等中國企業已在該行業取得重大進展,並拿下了和蘋果(AAPL)等公司的業務。 長期以來,該行業最初由日本製造商主導,現在的領軍者是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LG等韓國公司,它們生產用於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和其他設備的顯示屏。 毛文傑曾撰寫過一份有關中國晶元製造公司中芯國際(SMIC)的報告,那份報告曾在美國官員中傳閱。中芯國際後來被列入貿易制裁清單。 重點引述 毛文傑對路透...
日本將與歐盟簽署安全夥伴協議 協調對抗中國
中國

日本將與歐盟簽署安全夥伴協議 協調對抗中國

  資料圖片:2023年7月13日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出席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日本峰會。 日本京都 — 在與中國的緊張局勢升級之際,日本政府和歐盟(EU)將簽署「安全與防衛夥伴關係」協議。與此同時,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爾(Josep Borrell)將於11月1日起訪問日本,並與日本外相岩屋毅舉行史上首次「日本-歐盟外長戰略對話。」日本媒體推測,歐盟越來越關注中國不斷升級的海上活動,並尋求加強與日本的合作,兩方將因自由和民主等共同價值觀而團結在一起。 日本共同社10月23日曾報導,這項合作是在中俄夥伴關係的背景下進行的,特別是考慮到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加劇了歐盟的緊迫感。該協議草案,預計將強調歐洲和日本在印太地區地緣政治和安全問題上的相互依存。 報導稱,草案將提議雙方建立一個新的主管級年度「安全與防衛對話」,以及日本自衛隊和歐盟海軍之間聯合訓練演習的計劃。這些演習也可能包括第三國的參與。 此外,協議將促進日歐之間的防衛產業信息交換,而對於讓交換機密信息成為可能的信息保護協定,則尋求籤署的可能性。同時,在應對把軍事力量與傳播虛假信息等相結合的混合威脅、核裁軍與核不擴散方面,日本和歐盟也將攜手合作。 博雷爾本周將訪問日本 歐盟外交部門10月31日發表新聞稿證實,博雷爾訂於11月1日至4日訪問日本和韓國。這次訪問將成為加強歐盟與日本和韓國關係、以及促進雙邊和區域合作,包括安全和防務的機會。博雷爾在訪問期間,還將會見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 博雷爾透過新聞稿強調,他對印太地區兩個最親密夥伴的訪問,是過去五年來加強歐盟積极參与印太地區努力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我們在地緣政治議題上達成了一致,並推進了我們共同的價值觀。我很榮幸能夠在我任期的最後幾個月訪問東京和首爾,不是為了告別,而是為了開啟我們日益密切的關係的新篇章。」 日本外務省10月29日也發表新聞稿證實...
研究警告:中國顯示器產業恐對美國造成安全威脅
中國

研究警告:中國顯示器產業恐對美國造成安全威脅

專門為企業和政府機構提供中國風險分析研究的帕米爾諮詢公司(Pamir Consulting)近日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警告稱,中國在電子顯示器製造方面的技術革新可能導致美國國防工業過度依賴中國製造的零部件,從而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專門為企業和政府機構提供中國風險分析研究的帕米爾諮詢公司(Pamir Consulting)近日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警告稱,中國在電子顯示器製造方面的技術革新可能導致美國國防工業過度依賴中國製造的零部件,從而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據路透社報道,報告提到,顯示器在戰鬥機等軍事裝備中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這些設備能幫助士兵在戰場上理解疊加的數字信息。 路透社引述該報告指出,目前,中國國內的顯示器行業受到北京當局的巨額補貼,政府協助負擔50%到70%的投資成本,同時,京東方科技集團已在2024年搶佔全球顯示器市場中16%份額,成為全球第二大顯示器製造商,京東方的顯示器主要應用於高端智能手機。 責編:李亞千     網編:伍檫愙本文來源:RFA...
巴基斯坦稱中國大使就中方人員安全問題的批評言論「令人費解」
中國

巴基斯坦稱中國大使就中方人員安全問題的批評言論「令人費解」

  資料照片:在上海合作組織在伊斯蘭堡召開峰會期間,安全人員守衛在會場附近的媒體中心外。(2024年10月16日) 伊斯蘭堡 — 巴基斯坦星期四(10月31日)反駁了中國就巴基斯坦境內中國人員安全問題發表的批評,稱這些言論「令人費解」,違背了鄰國之間既定的外交傳統。 巴基斯坦外交部發言人穆塔茲·俾路支(Mumtaz Baloch)在伊斯蘭堡舉行的每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政府致力於確保在巴基斯坦的中國公民、項目和機構的安全。 俾路支是對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姜再冬罕見公開警告的回應。姜再冬敦促伊斯蘭堡方面對製造多起致命襲擊中國工人事件的武裝分子採取行動。 姜再冬稱這種暴力「不可接受」,並告誡說,這對北京的「一帶一路」投資構成了「制約」。 「中國大使的表態令人費解,沒有體現出巴基斯坦和中國之間的外交傳統,」俾路支說。「我們將繼續與我們的中國兄弟接觸,向他們保證巴基斯坦完全致力於保障他們在巴基斯坦的安全和福祉,」她補充說。 姜再冬在伊斯蘭堡的一個研討會上發表講話時提到,今年3月和10月發生了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事件,造成七名中國人員死亡。自大約十年前兩國啟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以來,在巴基斯坦被打死的中國工人已增至21人。 姜再冬通過翻譯說:「我們在六個月內就遭受兩次襲擊,這是不可接受的。」他強調,巴基斯坦政府需要採取「有效補救措施,防止此類恐怖行為再次發生,並確保發現、抓捕和懲罰肇事者。」 巴基斯坦公開對中國的批評做出回應,這是前所未有的,而中國大使就保護中國工程師和工人方面的安全疏失指稱而向伊斯蘭堡發出警告,這也極為罕見。 「中巴經濟走廊」(CPEC)被視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已帶來250多億美元的中國投資,以加強巴基斯坦的基礎設施,促進雙邊貿易的改善並進一步融合南亞地區。 姜再冬呼籲巴基斯坦對「所有反華恐怖組織」採取行動,指出「...
中國電動車稱霸印尼 將造成依賴與污染雙重危機?
中國

中國電動車稱霸印尼 將造成依賴與污染雙重危機?

  資料圖: 2023年2月5日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的一家購物中心一名銷售員向顧客介紹中國製造的五菱 Air EV電動車。 台北 — 印尼電動車市場目前出現一股「紅潮」,中國品牌市佔率逾八成。然而,觀察人士警告,這恐導致電動車產業過度依賴中國,導致印尼新能源經濟遭受地緣政治緊張波及。此外,中國車商未提出明確的電池回收政策,也使環境污染隱憂浮現。 中國電動車在印尼引發熱潮 「最近有愈來愈多人來到我們店裡,他們大部分都想把原本的汽油車改換成電動車!"忙了一整天,才剛下班的衛斯理·尼爾(Wesley Niel)終於找到時間接受訪問,他興奮地透過視訊鏡頭,對美國之音介紹現在最熱門的車款。 「我們店現在最暢銷的(電動)車款就是我們的比亞迪M6。因為在印尼,沒有一輛電動車是三排座的MPV,就只有比亞迪有,」衛斯理·尼爾說。 即便才在雅加達的比亞迪Arista PIK分店擔任品牌顧問約10個月的時間,但衛斯理·尼爾說,他已經看到這個全球最大電動車品牌在印尼成長的驚人潛力,他說:「目前我們品牌可以說是(在印尼)最暢銷的品牌(之一),因為即使我們最晚才進入市場,但目前就已經賣出七千台(電動車)了。」 不過根據印尼車輛工業協會(Gaikindo)稍早發布的最新數據,比亞迪從今年1月中正式進入印尼電動車市場至9月為止,實際已在印尼賣出8,536輛電動車,不僅超越衛斯理·尼爾所說的數字,目前在印尼更是電動車銷量亞軍,緊追在同樣來自中國的上汽通用五菱(Wuling)之後。根據數據,五菱同期銷量達9,146輛。 除了比亞迪和五菱,其他中國電動車品牌也表現不俗,像是第三名的奇瑞(Chery)同期銷量達3,691輛、第四名則是上汽集團旗下的名爵(MG),銷量達2,707輛。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品牌今年1至9月在印尼電動車市場的佔比高達87.4%,顯示其強勢的主導地位。 印尼車輛工業...
中國消費低迷拖累國內和世界經濟復甦,專家:改革需要付出政治代價
中國

中國消費低迷拖累國內和世界經濟復甦,專家:改革需要付出政治代價

  一名建築工人在北京商業中心區的一個建築工地旁打電話。(2024年10月31日) 新德里 — 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 (Janet Yellen)與幾位獨立經濟學家一起表達了他們對中國消費支出疲軟和房地產市場危機的不滿情緒。一些專家對北京刺激消費支出的措施不夠有力感到失望。消費支出疲軟是中國經濟的最大障礙之一。 耶倫最近表示,「我們的觀點是,提高中國消費者支出在GDP中的比重非常重要,同時還要採取措施解決房地產行業的問題。」「到目前為止,我想說,我還沒有真正聽到中方有任何解決這個問題的政策。」 耶倫批評中國只關注補貼大型國有企業,而不是試圖重振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分析人士建議,中國應該停止用家庭的錢補貼製造企業。 世界銀行預計,今年中國GDP增長4.8%,低於5%的目標。這家金融機構預測,到2025年,經濟增長將進一步下滑至4.3%。 中國消費需求低迷可能會拉低全球經濟增長率,並影響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的企業前景。 「對於蘋果、耐克、微軟、肯德基、星巴克、可口可樂、特斯拉或通用汽車等美國公司來說,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中國消費的任何增加或減少都會影響他們的利潤,」美國康奈爾大學新興市場研究所所長盧爾德·卡薩諾瓦(Lourdes Casanova)對美國之音表示。 中國問題專家、義大利智庫阿皮亞研究所(Appia Institute)所長弗朗西斯科·西西(Francesco Sisci)表示,人們嚴重擔心美國和歐盟陷入衰退。 「中國正處於通貨緊縮之中,而且沒有擺脫通貨緊縮的跡象。如果中國不能擺脫通貨緊縮,那麼全球經濟衰退的勢頭就會倍增。這很可能真的會發生,」西西說。 愛存錢,不花錢 最近幾周,中國採取了多項措施來振興經濟,其中包括降低抵押貸款利率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RRR)以鼓勵銀行增加發放貸款。這樣...
中國網信辦加強「戾氣整治」 言論審查加劇引關注
中國

中國網信辦加強「戾氣整治」 言論審查加劇引關注

圖為廣州一網吧;中央網信辦將展開為期兩個月的網路整治行動,旨在「強化網站平台主體責任」和「凈化網路生態環境」。 綜合中國媒體報道,中央網信辦將展開為期兩個月的網路整治行動,旨在「強化網站平台主體責任」和「凈化網路生態環境」。據網信辦負責人介紹,此次整頓覆蓋社交、短視頻、直播、電商、搜索引擎、團購點評、婚戀交友、地圖導航等多個領域,重點整治五大網路問題:網路戾氣散播、謠言和虛假消息製造、色情信息傳播、違法活動引流及網路水軍服務。 此次行動以「維護網民合法權益」為由,加強了當局對網路言論的審查,備受外界關注。例如,網信辦將在網路戾氣整治中打擊借住房、食品安全等熱點話題的「肆意謾罵、抹黑,挑動對立」行為;在打擊假消息方面,網信辦旨在杜絕「製造熱點事件謠言,引發群眾恐慌」的現象。 責編:李亞千      網編:伍檫愙本文來源:RFA...
中國啟動新一輪網路言論整頓 針對謠言、水軍等五類突出問題
中國

中國啟動新一輪網路言論整頓 針對謠言、水軍等五類突出問題

  中國網信辦再次出手整頓網路言論,鎖定製造謠言和虛假資訊、詆毀謾罵與抹黑等散播戾氣行為、製造虛假網路人氣的網軍行為等。(美聯社:2021年2月9日) 中國互聯網監管機構啟動新一輪整頓網路言論的專項行動,其重點「整治」目標為散播網路戾氣、製造網路謠言和虛假信息、提供網路水軍服務五類突出問題。 中共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中共中央網信辦)的微信公眾號星期四(10月31日)發布消息稱,其近日印發通知,在全中國範圍內部署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同城版塊信息內容問題整治」專項行動。 根據該微信公眾號「網信中國」消息,該行動是「為集中治理同城版塊(即使用者所在地區相關的討論空間)」常發生的問題,要求網站平台落實主體責任,凈化相關的網路生態環境。 中共中央網信辦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專項行動,覆蓋社交、短視頻、直播、資訊、電商、搜索引擎、團購點評、婚戀交友、地圖導航、旅遊出行、本地生活、天氣日曆、運動健康等平台同城(本地)榜單、版塊、欄目、頻道,以及各類基於地理位置提供同城信息內容或服務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 根據該公告,此專項行動重點整治五類突出問題:一是散播網路戾氣。二是製造網路謠言和虛假信息。三是呈現色情低俗信息。四是為同城違法活動引流。五是提供網路水軍服務。 在「散播網路戾氣」方面,將針對藉由民生領域焦點話題(如本地住房、教育、醫療、食品安全),肆意謾罵詆毀、抹黑攻擊,污名化特定地域、職業、群體等,宣揚消極、恐慌等負面情緒、挑動群體對立等言論進行整治。 此外,炒作本地偶發的極端案事件、熱點事件、災難事故,強行關聯歷史、地域等標籤,散布偏激、歧視言論,挑動地域對立等行為,也包括在整治範圍內。 在「製造網路謠言和虛假資訊」方面,中共中央網信辦針對在公共政策、社會民生領域的虛假信息,捏造災難事故、案事件等謠言,引發群眾恐慌的行為;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