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9 11 月

中國

中國10月官方製造業PMI為50.1 睽違半年重回擴張區間
中國

中國10月官方製造業PMI為50.1 睽違半年重回擴張區間

  上海洋山深水港的集裝箱碼頭 (2024年10月10日) 中國國家統計局(NBS)星期四(10月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0月份製造業活動時隔六個月重回擴張區間。這給政策制定者打了一劑強心針,他們期待最近的經濟刺激措施能讓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重回正軌。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在10月上升至50.1,高於9月的49.8,是自今年5月以來首次回到榮枯線以上,也超過了路透社調查的預估中值49.9。 另一個令人鼓舞的跡象是,包含建築和服務業的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本月升至50.2,此前9月曾降至50.0。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0.8,比上月上升0.4。 中國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表示,10月份,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以及已出台的存量政策效應逐步顯現,中國經濟景氣水平繼續回升向好。 趙慶河分析,企業生產繼續加快。從行業看,通用設備、汽車、電氣機械器材等行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位於54.0%以上,產需釋放較快;木材加工及傢具、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非金屬礦物製品等行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則均低於臨界點,產需仍顯不足。 在非製造業商務活動部分,趙慶河指出,從行業看,受國慶假期帶動,與旅遊出行相關的運輸、生態保護及公共設施管理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升至55.0以上較高景氣區間,市場活躍度明顯提升;郵政、電信廣播電視及衛星傳輸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在60.0以上高位運行;此外,住宿、房地產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仍低於臨界點,景氣水平有所改善。 經濟復甦中的風險 製造業情緒幾個月來一直受到生產者價格下跌和訂單減少的影響。此外,作為中國經濟唯一亮點的出口增長上月也放緩,第三季度經濟增速降至2023年初以來的最低水平。 儘管如此,官員們公開表示樂觀,認為最新一輪的政策支持將很快顯現效果,重新激活貸...
判刑九月,坐牢三月 在美威脅民主活動人士的中國學生吳嘯雷獲減刑回中國
中國

判刑九月,坐牢三月 在美威脅民主活動人士的中國學生吳嘯雷獲減刑回中國

  資料照片:因威脅活動人士而被判九個月監禁的吳嘯雷2024年1月22日在第一天庭審結束後離開波士頓的地區法院。 華盛頓 — 美國之音(VOA)看到的聯邦地區法院的一份文件顯示,此前因騷擾民主活動人士而被判九個月監禁的中國留學生吳嘯雷已於9月16日被減刑釋放並返回中國。 有消息稱這是今年9月間美中換囚行動的一部分。9月15日,美國國務院宣布,被中國囚禁18年的美國牧師林大衛(David Lin)已被釋放。 馬薩諸塞州聯邦地區法院2024年9月16日的文件顯示吳嘯雷已經被釋放並返回中國。 美國司法部的文件證實,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於9月12日簽署一份赦免文件,將吳嘯雷的總刑期減為按已服刑時間折抵,稱其不完全服滿刑期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美國總統拜登於2024年9月12日簽署的針對吳嘯雷的赦免減刑文件。 赦免文件顯示,吳嘯雷自6月7日起一直在獄中服刑。此外,減刑的條件包括吳嘯雷離開美國不再涉足美國領土和屬地,以及不得再犯任何針對美國的罪行或違反美國法律的行為。 今年1月,聯邦陪審團裁定被控跟蹤威脅一名支持民主的活動人士的前伯克利音樂學院學生吳嘯雷有罪。今年4月24日,吳嘯雷被判處九個月監禁,三年監督釋放。 檢察官稱,26歲的吳嘯雷威脅要砍掉那位被稱作「佐伊」(Zooey,化名)的民主活動人士的雙手,向中國公安機關舉報其家人,要求他人查明其居住地點,並公開了佐伊的電子郵件地址。 佐伊的兩名友人星期三(10月30日)告訴美國之音,佐伊已於9月從檢察官處獲悉吳嘯雷被釋放,並且「對等地從中國換了被關押的」林大衛。這兩位友人說,佐伊對此感到十分震驚和不解,並且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 其中一名友人威廉姆(William,化名)表示,自己數日前在Instagram上收到了吳嘯雷威脅性的留言,他寫道:「你真以為你在...
路透:中國要求車商暫停在支持電動車關稅的歐盟國家投資
中國

路透:中國要求車商暫停在支持電動車關稅的歐盟國家投資

大批新車,包括比亞迪公司生產的新款中國產電動車,於2024年10月24日停放在比利時澤布呂赫港。 路透社30日獨家消息引述兩名知情人士表示,中國已通知其汽車製造商暫停在支持對中國產電動車徵收額外關稅的歐洲國家進行大規模投資,這一舉措可能進一步加深歐洲內部的分裂。 新的歐盟關稅最高可達45.3%,於周三生效,此前經過一年的調查,該調查使得歐盟內部產生分歧,並引發了北京的報復。 包括法國、波蘭和義大利在內的十個歐盟成員國在本月的投票中支持徵收關稅,其中五個成員國(包括德國)反對,12個國家選擇棄權。 知情人士稱,比亞迪(BYD)、上汽(SAIC)和吉利(Geely)等中國汽車製造商在10月10日商務部召開的會議上被告知,應暫停在支持該提案的國家進行重資產投資計劃,比如建廠。 會議還邀請了幾家外國汽車製造商,參與者被告知在對棄權國家的投資上要謹慎,並被「鼓勵」在投票反對關稅的國家進行投資。 根據路透社使用中國乘用車協會的數據計算,2023年,歐洲佔中國電動車出口的40%以上。 責編:陳美華本文來源:RFA...
中俄加深南極合作,封阻海洋保育提議
中國

中俄加深南極合作,封阻海洋保育提議

  資料照片: 南極洲白雪覆蓋冰上覓食的一隻帝王企鵝梳理羽毛。(2006年12月9日) 台北 —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中國和俄羅斯正在南極洲深化合作,這一趨勢可能會削弱各國對海洋生態保護的努力,並打破這一資源豐富地區的長期現狀。 上星期,在澳大利亞舉行的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年度會議上,中國和俄羅斯被指控合作阻止關鍵提案,包括建立新的海洋保護區和修訂南大洋磷蝦漁業管理計劃的提案。 該委員會成立於1982年,是「南極條約體系」的一部分,確立了南極的法律地位,由四個不同的條約組成。 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專註於保護南極的海洋生物和其他資源。該委員會共有26個成員,包括中國、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和歐盟。 任何成員都可以否決提議的措施,近年來,中國和俄羅斯多次利用這一權力封阻了委員會提議的保護措施。 一些成員表示,在今年的會議上,包括建立四個新的海洋保護區和延長現有磷蝦管理措施在內的所有提案,都被中國或俄羅斯或兩者共同阻止。 澳大利亞南極司的一位發言人在書面回復中告訴美國之音(VOA):「令人最為關切的是,一些成員未能支持在協調進程正在進行期間延長現有的磷蝦管理措施。」 「這對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來說是倒退,置磷蝦及其支撐的生態系統和捕食者於危險之中,」該發言人補充道。磷蝦是一種類似蝦的小型甲殼類動物,在海洋食物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成員希望保留的措施是當前將南極半島附近的一處保護區內的磷蝦捕撈量限制在不超過62萬噸的機制。 此外另有62萬噸的可捕撈磷蝦分配到多個子區域,以防止磷蝦捕撈集中在一個區域。 該措施需要在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會議上獲得所有成員國的批准,每年續期。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和俄羅斯阻止磷蝦管理措施延續的舉動將影響企鵝、海豹和鯨等物種的關鍵食物來源的可持續性。 塔斯馬尼亞大學(Univ...
中國警告說,對中國國民的威脅妨礙在巴基斯坦的「一帶一路」投資
中國

中國警告說,對中國國民的威脅妨礙在巴基斯坦的「一帶一路」投資

  資料照片:巴基斯坦陸軍人員在伊斯蘭堡上合組織峰會地點附近巡邏。(2024年10月15日) 伊斯蘭堡 — 中國加大了對親密盟友巴基斯坦的外交壓力,要求其對多次攻擊中國工人的激進分子採取行動,並警告說,暴力行為「不可接受」,對北京「一帶一路」倡議投資構成了「制約」。 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姜再冬這個星期在伊斯蘭堡舉行的一個研討會上講話時罕見地公開指責伊斯蘭堡對中國工人的一貫安全疏忽。分析師說,這些言論反映出中國對中國工人在巴基斯坦面臨的安全風險日趨不滿。 姜再冬提到了今年3月和10月造成 7 名中國人員死亡的自殺式汽車爆炸。兩國大約十年前啟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規模雙邊互聯互通項目以來,在巴基斯坦遇難的中國工人人數已增至21人。 姜再冬通過翻譯說,「我們在六個月內就遭受兩次襲擊,這是不可接受的。」他強調,巴基斯坦政府需要採取「有效補救措施,防止此類恐怖行為再次發生,並確保發現、抓捕和懲罰肇事者。」 中巴經濟走廊被視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已吸引250多億美元的中國投資,以加強巴基斯坦的基礎設施,促進雙邊貿易改善並進一步整合更大的南亞地區。 姜再冬呼籲巴基斯坦對「所有反華恐怖組織」採取行動,指出「安全是北京最大的擔憂」,也是「對中巴經濟走廊的制約」。他並說,「沒有安全的環境,什麼事也做不成。」 巴基斯坦外長伊沙克·達爾(Ishaq Dar)星期二(10月29日)在伊斯蘭堡巴基斯坦-中國研究所主辦的研討會上向中國大使保證,巴基斯坦正在採取行動打擊恐怖分子,並加強對中國國民的保護。 達爾表示,巴基斯坦將在下個月的高層會談中與中方分享有關進展。 他引用了中國領導人在最近會談中對巴基斯坦領導人的表態說,「中國人非常清楚,無論在哪個國家投資利潤多麼豐厚,如果存在安全問題,他們就不會派遣中國人員。貴國是唯一的例外。」 批評人士表示,巴基斯坦的財政困難和...
加拿大情報機構:中國黑客對其構成最大網路威脅
中國

加拿大情報機構:中國黑客對其構成最大網路威脅

中國國旗旁邊一台筆記本電腦上顯示的二進位代碼 據路透社報道,加拿大情報通信研究機構(CSE)本周三(10月30日)表示,中國黑客活動是加拿大面臨的最活躍的國家級網路威脅。中國駐渥太華大使館尚未立即作出回應,但中國一貫駁斥此類指控。 該機構在最新的威脅評估報告中指出,中國的網路攻擊高度政治化和商業化目標,涉及間諜活動、知識產權盜竊、惡意影響以及跨國打壓等。報告補充說,中國的網路攻擊在規模、技術手段和野心上均無人能及。 報告還指出,俄羅斯的網路活動也在試圖對加拿大及其盟友進行對抗和破壞,並將伊朗列為威脅之一。 這一評估發布之際,加中雙邊關係正處於低谷。今年4月,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曾表示,中國試圖干涉最近兩次加拿大選舉。5月,加拿大安全情報局(CSIS)警告稱,中國持續的選舉干涉可能破壞加拿大的民主。 責編:李亞千 網編:何足本文來源:RFA...
「雙減」政策爛尾 中國教培業悄然復甦但榮景已不再
中國

「雙減」政策爛尾 中國教培業悄然復甦但榮景已不再

一個女孩站在北京新東方校外補習學校附近。 面對經濟持續下滑、失業率高企的巨大壓力,中國執行了3年的「雙減」政策已陷入爛尾。有跡象顯示,在當局被迫放鬆監管後,曾飽受重創的教培行業正在悄然復甦。但業內人士認為,要想真正重振該行業已不可能。 據路透社日前援引行業人士、分析師和審查數據稱,伴隨中國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悄然放寬對私人補習機構的監管壓力,這個曾在官方「雙減政策」打擊下飽受重創的行業正在悄然復甦。報道說,儘管官方尚未正式承認政策的變化,但為了創造就業,當局已默許放鬆政策執行,允許教培行業增長。這種變化已透過補習機構的新發展以及當局明確政策立場的舉措中顯現出來。 旅美財經評論人士王劍告訴本台,導致這種轉變的最重要原因是消費低迷和就業困難:「本來教培行業是大學生非常大的一個就業蓄水池,整個行業有2300多萬人。你把這個行業滅掉,(人)上哪去啊?本來教培行業是個非常好的出路,很多老師收入很高的。」 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連年攀升,根據官方數據,2024年達到1179萬,再創歷史新高。同時,經濟低迷之下,青年失業率也不斷上升。今年9月,不含在校生的16-24歲勞動力失業率已達17.6%,若包含在校生只會更高。 王劍分析,當局為了挽救教培這個「就業蓄水池」以降低失業率,只好悄悄放鬆管控,但又不明說:「中共從來不認錯,就算它會轉向,它也不會認錯。它只會讓你自己慢慢地...
北京加大醫療反腐 阿斯利康中國區總裁接受調查
中國

北京加大醫療反腐 阿斯利康中國區總裁接受調查

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阿斯利康辦公樓外的標識。 據路透社報道,著名葯企阿斯利康(AstraZeneca)本周三(10月30日)表示,其中國區總裁正在接受中國政府調查。消息一出,阿斯利康股價在倫敦富時100指數(FTSE 100)下跌達5.3%,成為當日跌幅最大的股票之一。 阿斯利康並未透露這位名為Leon Wong的總裁是否被中國政府拘留,僅表示中國區總裁正接受調查,並由現任中國區總經理接任中國業務。阿斯利康在聲明中指出,「如有需要,阿斯利康將全力配合調查」。 作為在中國市場上最具優勢的西方製藥公司之一,阿斯利康已多年深耕該市場,去年宣布計劃投資4.5億美元在中國建廠,並與多家中國企業簽署合作協議。 今年9月,中國當局曾拘留了阿斯利康的多名現任和前任員工進行調查,當時彭博社報道稱,被調查的員工可能涉及非法活動,但阿斯利康對此並未提供進一步信息。 近年,隨著中國政府在醫療領域的反腐力度加大,諸多外國葯企在中國亦遭到調查。去年,包括南非葯企愛施健(Aspen)在內的外資葯企也因北京的反腐行動而面臨業務中斷。 責編:李亞千    網編:瑞哲本文來源:RFA...
分析:北京面對平壤派兵助俄處境尷尬,既惱怒又恐慌
中國

分析:北京面對平壤派兵助俄處境尷尬,既惱怒又恐慌

  朝鮮官媒朝中社2024年3月16日發布照片顯示,朝鮮人民軍空中和兩棲作戰部隊在進行軍事訓練。 美國國務院 — 據美國前政策和情報官員分析,中國對俄羅斯對朝鮮及其領導人金正恩影響力日益增長的反應可能既「惱怒」又「恐慌」,因為北京似乎正在失去對其附庸國朝鮮的控制。 他們強調,中國的兩個鄰國—俄羅斯和朝鮮—之間明確的安全夥伴關係,可能會破壞中國在東亞的戰略地位,並對中國產生不利的長期影響。 周三(10月30日),俄羅斯外交部宣布,朝鮮外務相崔善姬(Choe Son Hui)將在莫斯科與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舉行「戰略磋商」。同時,美國、韓國和北約對平壤已派遣數以千計的部隊在俄羅斯進行訓練表示警覺。 美國官員相信,俄羅斯打算將朝鮮部隊投入戰事或支持在庫爾斯克地區對烏克蘭軍隊的作戰行動。韓國譴責這是對國際社會的一個重大安全威脅。 在北京,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和俄羅斯副外長安德烈·魯登科(Andrei Rudenko)周三舉行了會談,王毅重申了兩國之間的牢固關係。他們就烏克蘭問題交換了意見,不過沒有透露他們討論的細節。 但中國官員一直避免對朝鮮向俄羅斯派遣數以千計的部隊一事發表直接評論。 「中方希望各方推動緩和局勢、致力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立場沒有改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周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重申了北京的立場。 張蓉湘 美國之音國務院記者站主任 推特 訂閱   本文來源:美國之音...
北京十萬億刺激計劃引爭議,專家:對經濟的作用止痛大於助推
中國

北京十萬億刺激計劃引爭議,專家:對經濟的作用止痛大於助推

  一名男子走過北京一座住宅樓旁的人行天橋。(2024年10月17日) 路透社周二(10月29日)披露的中國人大準備通過一項高達十萬億元人民幣的財政刺激方案的消息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和議論。許多專家指出,這個看似大刀闊斧的舉措真正的作用並不是經濟增長的助推器,而是針對龐大地方債務的止痛藥。曾經在中國央行工作的專家指出,刺激經濟是要付出代價的,他呼籲當局在推動刺激措施的過程中必須同時進行改革,確保經濟的持續增長。 路透社的消息人士周二透露,中國名義上的最高立法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在最近兩個星期批准增發至少十萬億元人民幣的額外主權債券,推動經濟復甦。其中有六萬億元用於幫助地方政府應對帳外債務風險,有四萬億元用來幫助房企購買閑置的土地和房產,穩定市場。 巨額的地方債務和天量的房屋庫存以及土地財政的荒涼是造成中國通貨緊縮的主要原因。 位於上海的經濟研究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的中國研究副總監克里斯托弗·貝多爾(Christopher Beddor)周三(10月30日)對路透社說,「這一刺激計劃的主要目標顯然更多的是為了支撐資產負債表,而不是促進近期的GDP增長。」 「它應該會緩解壓力,但不一定會立即帶來更多的支出,」貝多爾補充道。 路透社解釋說,專家們持這種審慎態度部分原因是中國目前面臨的問題正是之前過度刺激措所遺留下來的問題。刺激措施對短期和長期的經濟增長究竟會產生什麼影響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 這種不確定性目前對金融市場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周三,中國股市下跌約0.5%,拖累了其它亞洲市場。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駐香港的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Gary Ng)表示,「該計劃可能只是止痛藥,而不是經濟的助推器。」「經濟影響可能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大。」 儘管如此,路透社說,這個佔世界第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