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9 11 月

中國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關稅提升至45.3%
中國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關稅提升至45.3%

大量新車2024年10月24日停在比利時澤布呂赫港,其中許多是中國比亞迪汽車公司製造的電動車。 據路透社報道,歐盟決定將對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徵收的關稅提高至 45.3%。   歐盟一位高級官員表示,額外關稅已於周二正式獲得批准。新稅率將於當天晚些時候或周三在歐盟官方公報上公布。新稅率將於次日生效。   此次針對中國電動車的調查導致歐洲分裂,並引發北京方面的報復。   在啟動反補貼調查僅一年多後,歐盟委員會將在歐盟標準的 10% 汽車進口關稅基礎上,加征額外關稅,對特斯拉徵收 7.8% 的關稅,對中國上汽集團徵收 35.3% 的關稅。   負責監督歐盟貿易政策的歐盟委員會表示,徵收關稅是為了應對所謂的不公平補貼,包括優惠融資和補助以及低於市場價格的土地、電池和原材料。   報告稱,中國每年有 300 萬輛電動汽車的閑置產能,是歐盟市場的兩倍。鑒於美國和加拿大徵收 100% 的關稅,這些電動汽車最明顯的出路就是歐洲。   歐洲汽車製造商正努力應對來自中國競爭對手的低成本電動汽車的湧入。歐盟委員會估計,中國品牌在歐盟市場的份額已從 2019 年的不到 1% 上升至 8%,到 2025 年可能達到 15%。歐盟委員會表示,中國品牌電動汽車的價格通常比歐盟製造的車型低 20%。   過去五年來,歐盟對北京的立場愈發強硬。歐盟將中國視為某些領域的潛在合作夥伴,但同時也是競爭對手和...
習近平訪問前 巴西決定放棄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
中國

習近平訪問前 巴西決定放棄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

2023年4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迎接到訪的巴西總統達席爾瓦。 據《南華早報》,巴西總統國際事務特別顧問塞爾索·阿莫林於10月28日表示,巴西已決定不加入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而是尋求透過其他方式與中國投資者合作。他解釋說,巴西不想把中國的基礎設施和貿易項目當作「保險單」。   北京原本希望將巴西加入「一帶一路」倡議作為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20日訪問巴西利亞的重頭戲。   阿莫林表示,現在方案的目的,是利用「一帶一路」框架的部分內容,尋找巴西基礎設施項目與「一帶一路」相關投資基金之間的「協同效應」,而不一定正式加入該組織。   他還說,中國人「稱之為『一帶一路』……他們想叫什麼名字都可以,但重要的是,巴西已將一些項目列為優先事項,而這些項目可能會也可能不會被(北京)接受」。   據《華盛頓郵報》上月報道,巴西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被外交官建議推遲宣布加入中國倡議,直至美國總統大選之後。   與此同時,美國貿易代表凱瑟琳·戴在聖保羅的一次活動上敦促巴西通過「客觀的視角」和「風險管理」看待該提議。   上周,阿莫林和總統辦公廳主任魯伊·科斯塔前往北京討論該倡議。據消息人士透露,他們回國後對中國的提議「不以為然,也不以為意」。   據《南華早報》,巴西認為,如特朗普再次當選總統,巴西加入中國領導的這一組織不僅不會在短期內給巴西帶來任何實...
專家預測:今年四季度中國製造業依然在榮枯線左右徘徊
中國

專家預測:今年四季度中國製造業依然在榮枯線左右徘徊

  湖北一家製造鋰電池的工廠(2019年5月28日)。 路透社周二(10月29日)公布的一項專家調查認為,中國十月份的工廠活動可能會延續已經持續五個月的萎縮狀態,不過,萎縮的幅度不大。這一預測大體與中國官員的樂觀態度一致,也就是中國近期公布的新的刺激措施對經濟復甦產生了一定的作用。 參加路透社這次調查的經濟學家共有30人。他們估計,十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將從九月份的49.8增加至49.9,依然處於榮枯線之下。這個指數高於五十標誌著製造業處於擴張狀態,而低於五十則是收縮狀態。 中國國家統計局將在本周四公布本月的PMI指數。 路透社說,中國製造業情緒低迷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月,產品價格不斷下滑,訂單數量也在持續減少。作為中國經濟僅有的一個亮點的出口,上個月的漲幅也開始縮小。 今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的增速大幅度放緩,增速是2023年年初以來最慢的。 中國官方認為,九月下旬公布的經濟刺激措施的效果將會逐步顯現出來。路透社引用中國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的話說,「綜合判斷,四季度經濟會延續九月份已經出現的企穩回升態勢,實現5%左右預期目標的信心在增強。」 中國經濟學家此前曾指出,基於情緒的調查往往落後於實際數據指標。 經濟學人智庫、渣打銀行和花旗集團等十家機構預測,中國經濟可能在本月進入擴張期,今年最後三個月的PMI指數預計會分別達到50.4、50.2和50.1。 不過,美國投行高盛集團和日本的野村證券的預測沒有這麼樂觀,它們估計,十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49.8。摩根大通的預測數字是50。 上周日公布的一項數據令人不安,九月份工業利潤同比下降27%,這是今年最大的單月跌幅。中國國家統計局認為,這是由於需求不足等因素造成的。 近期的其他經濟指標顯示,通貨緊縮的壓力還在增加,貸款需求疲弱,這對經濟復甦發出了新的危險信號,為政府進一步加大經濟刺激力度提供...
美台擬就新稅收協議展開談判 以解決雙重徵稅問題
中國

美台擬就新稅收協議展開談判 以解決雙重徵稅問題

美國國旗和台灣旗幟 美國財政部今天宣布,美國和台灣將就一項解決雙重徵稅問題的全面協議開始談判。第一輪談判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進行。 美國參眾兩院委員會此前針對解決雙重徵稅問題,已提出過《美台快速雙重徵稅減免法案》和《美台稅收協議授權法案》草案。美國政府行政部門指出,將在這些法案的基礎上與國會一起推動談判和相關立法,確保完成談判的協定順利在國會通過。 美國財政部表示,這項全面稅收協議將使美國和台灣都受益,同時,也將有助於《晶元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的執行。該法案目標是加強半導體供應鏈的彈性、創造就業機會和激勵對美國各地半導體製造設施的投資;這一稅收協議也將減少台灣未來在美國投資的雙重稅收,特別是對於半導體生態系統中至關重要的中小企業。 預計談判將以美國所得稅示範公約為基礎,其內容主要包括:減少跨境支付股息、利息和特許權使用費的預扣稅;常設機構和臨時跨境工人稅收的規定;爭議解決機制;以及幫助雙方稅務機關履行稅務履行管理職責的信息交換條款等。  責編:李亞千    網編:瑞哲本文來源:RFA...
預計北京下周增發逾十萬億元新債券,美大選結果將決定債券最後規模
中國

預計北京下周增發逾十萬億元新債券,美大選結果將決定債券最後規模

  資料照:人們在上海外灘金融牛旁拍照。(2011年11月15日) 華盛頓 — 北京當局正考慮在下周批准在未來幾年內發行超過十萬億元人民幣(1.4萬億美元)的額外主權債券,以提振經濟復甦。如果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贏得美國大選,中國的這一財政計劃的規模可能還要擴大。 這則新聞是路透社周二(10月29日)發表的一篇獨家新聞透露的。報道引用兩個消息來源的話說,中國名義上的最高立法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在爭取在11月4日至8日舉行的會議的最後一天批准這個方案,其中有六萬億元人民幣將通過發行特別主權債券的方式籌集。 消息人士稱,這六萬億元的特別債券的籌集工作將在三年內完成,(包括2024年)。籌集的資金將主要用於幫助地方政府應對賬外債務風險。 這次發行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券所籌集的資金總額將不低於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的8%。中國支柱性產業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和地方政府債台高築給中國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不過,這次的債券發行規模依然低於北京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採取的刺激力度。當時,北京推出了四萬億元人民幣的財政刺激方案,這筆資金占當年中國GDP的13%。 這是路透社首次證實中國當局正在考慮批准逾十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計劃的消息。金融分析師最近表示,他們預計北京正在對此進行研究。 中國央行在九月下旬公布了新冠病毒大流疫結束以來力度最大的貨幣政策措施。幾周後,中國政府又公布了一些新的財政刺激措施,但並沒有透露具體的細節,引發了全球市場的廣泛猜測。 路透社說,知情人士因保密限制而沒有透露姓名。中國國務院和人大常委會的新聞機構都沒有回復路透社的置評要求。 路透社的消息來源說,發行新債券的計劃尚未最後敲定,可能還會出現一些變化。 消息人士說,中國人大下次會議原定在十月下旬舉行,但被延後至11月初,與美國大選投票日重合。這給北京進一步調整財政刺...
一名在華韓國人因涉嫌間諜罪被捕,成為首位被控觸犯新版《反間諜法》的韓國人
中國

一名在華韓國人因涉嫌間諜罪被捕,成為首位被控觸犯新版《反間諜法》的韓國人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北京的例行記者會上。(2024年3月20日) 華盛頓 —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星期二(10月29日)證實,一名韓國公民因涉嫌觸犯中國新版《反間諜法》而被捕,而中國相關部門已經向韓國駐華大使館就此做了通報。 林劍沒有透露當事人的姓名,也沒有談及對他的具體指控。 這是中國政府去年7月修訂《反間諜法》後,已知的首位被指控觸犯該法的韓國人。中國的新版《反間諜法》在很多方面擴大了對間諜罪的解釋。 「一名韓國公民因涉嫌間諜罪被中國有關機構逮捕,相關內容已向韓國駐華大使館進行領事通報,並向大使館員工提供了工作上必要的協助,」林劍說。 「中國作為法治國家,依法查處違法犯罪活動,同時保障當事人的各項合法權利,」林劍又說。 韓聯社星期一率先援引外交人士的消息報道說,一名50多歲的韓國男子去年底在華東安徽省省會合肥市的家中被合肥市國家安全局帶走,並移至當地一家酒店接受隔離調查。此人今年5月正式被當局逮捕,罪名是涉嫌觸犯《反間諜法》。 今年8月下旬,另一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證實,一名去年3月以間諜罪嫌被拘留並於去年10月被證實逮捕的在華工作的日本公民已經被中國檢察機關提起公訴。 這位被提起公訴的日本公民是日本安斯泰來製藥公司(Astellas Pharma)一名常駐中國的員工,在中國工作已經長達20年,而且曾經擔任中國日本商工會議所高級職員。 路透社指出,此事曾讓在中國工作的日本籍員工心生不安,導致大批駐華日本人捲鋪蓋回國。而此次這位韓國人遭逮捕,也可能讓韓國公司重新考慮在中國投資和運作的計劃。 根據路透社和韓聯社的報道,這名涉案的韓國人原為三星電子的員工,後跳槽至數家中國晶元公司工作。包括長鑫存儲在內的一些著名中國晶元公司的總部就在合肥。 韓聯社說,這名韓國人之所以被逮捕,是因為中國當局指控他向韓國政府透露了中國半導體企業和發展的相關信息和機密。 ...
報復西方限制中國獲取尖端晶元及技術,北京進一步收緊對稀土產業管控
中國

報復西方限制中國獲取尖端晶元及技術,北京進一步收緊對稀土產業管控

  中國內蒙古一處稀土開採場(2011年7月16日)。 華盛頓 — 中國政府在與美國及其西方盟友科技戰愈演愈烈之際,正不斷採取措施,一步步收緊對製造先進半導體晶元或尖端武器不可或缺的稀土等礦物質開採、冶煉和出口管制,以報復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對中國實施的先進半導體晶元、技術和設備的出口限制。 紐約時報在星期二(10月29日)更新的一篇發自山東省淄博市的報道中說,中國政府最近接連出台的一系列措施,讓外國公司,特別是半導體製造廠商更難購買到中國生產的許多種類的稀土。 中國開採和冶煉幾乎世界上所有種類的稀土,開採和冶煉技術一流,產量也是世界第一。紐約時報認為,北京出台的新限制措施更強化了中國在國際稀土市場上的獨霸地位。 中國政府6月底公布了一項已經於10月1日生效的新版《稀土管理條例》,明定對稀土生產企業實施全面監管。此法規旨在以國家安全名義保護供應,對關鍵材料的開採、冶煉和貿易制定規則,強調全產業鏈監管體系,掌握稀土產品流向。 中國工信部在條例公布後的一份說明中稱,稀土開採、冶煉分離、金屬冶煉、綜合利用和稀土產品出口的企業,應當「如實」記錄稀土產品流向信息,並錄入稀土產品追溯信息系統。 美國自2020年以來在各類稀有金屬項目上至少已經投入了接近2億美元,美國的盟友也在全力以赴加強發展繞開中國的稀土產業鏈。不過,美國及其盟友的努力實際成果有限,北京在稀土產業鏈上的主導地位沒有動搖。 中國去年8月開始限制鍺和鎵的出口,理由是需要保護國家安全和利益。鍺和鎵被廣泛用於晶元製造行業,中國此舉被認為意在報復。 中國政府去年底還宣布對石墨等稀土元素以及礦物加工設備實施了出口管制,另也禁止出口製造稀土磁鐵的技術以及提取和分離稀土的技術。 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今年8月中聯合發布公告,決定自9月15日起對部分可用於尖端武器的銻、超硬材料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任何希望以各種形式出口該...
路透獨家:習近平曾要求拜登把「不支持台灣獨立」改為「反對台灣獨立」,但遭拒
中國

路透獨家:習近平曾要求拜登把「不支持台灣獨立」改為「反對台灣獨立」,但遭拒

  拜登總統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加利福尼亞州伍德塞德費羅麗莊園的花園裡散步。(2023年11月15日) 華盛頓 — 路透社星期二(10月29日)獨家報道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曾要求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調整美方在涉及台灣獨立立場時的措辭,但美國拒絕了這一要求。 路透社引述兩位不具名的美國官員的話報道說,去年11月拜登與習近平於舊金山會晤時,習近平及其幕僚向拜登與他的團隊提出,希望美方在官方聲明中修改有關台灣的遣詞,從目前的「不支持台灣獨立」改為「反對台灣獨立」。 而且從那時起,習近平及其幕僚在長達好幾個月的時間裡,不斷提出這項要求,但華盛頓拒絕改變。 白宮在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時,重申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立場,聲明並表示:「拜登-哈里斯政府一直堅持我們長期以來的『一個中國政策』。」 中國外交部對此表示:「你應該去問美國政府。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明確且一貫。」台灣外交部拒絕評論。 拜登政府認為中方的要求是不切實際的,更不會被採納,並已就此事向台灣政府進行簡要通報。 一名拜登政府高級官員表示,如果拜登說些與他平常所言關於台灣完全不同的東西,北京的領導人「無疑會很高興」。他補充強調,在談及台灣獨立時,拜登會堅持「美方一貫的表述方式」。 路透社指出,目前尚不清楚習近平為何在此次會談中提出要美國更改措辭的議題,但「反台獨」是他執政的重點之一,中國軍方近年大幅增加了在台灣周邊的軍事活動,以施壓台灣接受其主權主張。 中國聲稱民主自治的台灣是其領土,並從未排除動用武力控制台灣。台灣總統賴清德拒絕中國的主權主張,強調只有台灣人民才能決定自己的未來。美國政府則聲言,以非和平的方式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是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穩定的威脅。 潛在的影響 拜登曾發言暗示美國將在台灣受到攻擊時保衛台灣,這與美國長期奉行的「戰略模糊」策略不同,令...
中國稱發現深海間諜裝置和可引導外國潛艇的水下「燈塔」
中國

中國稱發現深海間諜裝置和可引導外國潛艇的水下「燈塔」

  資料照片:2018年4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一艘094A型晉級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在南中國海進行軍事展示。 中國國家安全部星期二(10月29日)表示,有關部門在海面和海洋深處皆發現了間諜裝置,其中包括可以引導外國潛艇通行的水下「燈塔」,這些裝置令中國深海安全面臨風險挑戰並對其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中國國安部微信公眾號星期二發表一篇題為「為逐夢深藍築牢安全屏障」的文章,披露其發現了長期隱藏在海底的「特殊技術裝置」,這些裝置正發回可為「戰場環境預置」的信息。 該文章聲稱,中國國家安全機關工作發現,「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採取各種手段加強對我國海域的偵察監控,開展了一系列情報搜集和技術竊密活動」。 「國家安全機關依法查獲了多種窺探我(國)海洋信息數據的特殊技術裝置,它們隱藏於茫茫大海中,」中國國安部在文章中表示,但未具體說明這些裝置的發現地點。 安全部在文章中表示:「有的(裝置)充當『暗哨』,長期潛伏在海底,隱蔽採集周圍海洋水文信息及各類艦船活動數據,服務戰場環境預置;有的充當『密探』,隨波漂流沉浮,偵測掌握海域實時情況。」 「有的(裝置)充當水下『燈塔』,為侵入我(中)國海域航行的他國潛艇指示方向,妄圖隱匿行蹤,嚴重威脅我國家安全。」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與美國及其盟友之間的潛艇軍備競賽正在日益加劇,北京有望在2029年結束前擁有新一代核動力武裝潛艇。 「面對深海安全領域嚴峻複雜的隱蔽鬥爭形勢和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的現實威脅,國家安全機關將……堅定捍衛我(中)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海洋強國建設貢獻國安力量,」中國國安部表示。 中國和菲律賓近期在南中國海這一戰略意義重大的水道上因有爭議的領土主權聲索而發生了一系列的海空對抗衝突,讓局勢升級的風險升高,並可能最終讓美國捲入其中。根據《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如果菲律賓受到攻擊,美國有義務採取行動防衛...
一名韓國公民在中國涉間諜罪被捕
中國

一名韓國公民在中國涉間諜罪被捕

中國當局以涉嫌違反《反間諜法》逮捕一名在華韓國公民。 韓聯社10月29日報道,據韓國外交消息人士28日透露,一名旅華韓國僑民A某被指涉嫌違反中國《反間諜法》被逮捕。據悉,A某50多歲,居住在安徽省合肥市,被指控涉嫌違反中方新修訂的《反間諜法》並於去年底被拘留。之後此案被移交至中國檢方,A某在數個月前被檢方逮捕。 韓聯社報道,A某曾在中國一家半導體企業工作。中國偵查部門認為,A某向韓國泄露該企業的半導體相關機密。這是第一件旅華韓國公民因涉嫌違反《反間諜法》而被捕的案例。 路透社報道,中國外交部周二證實中國拘留了一名涉嫌違反反間諜法的韓國公民。 責編:陳美華本文來源: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