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9 11 月

中國

涉\”侵害英烈名譽\”  中國藝術家高兟回美前在河北突遭抓捕
中國

涉\”侵害英烈名譽\”  中國藝術家高兟回美前在河北突遭抓捕

中國著名藝術家高兟和弟弟高強,2007年10月16日在北京的工作室中與他們的雕塑作品合影。 本台最新通過不同渠道獲知,中國著名藝術家\"高氏兄弟\"中的哥哥高兟8月26日在河北被當局抓捕,目前被拘押在河北三河市看守所。家人27日已經收到拘留通知書,其罪名是\"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譽罪\"。外界認為,這可能與高氏兄弟多年前製作的有關毛澤東的雕塑作品有關。 \"中國良心\"高智晟失蹤七周年 妻子耿和喊話當局 針對高兟突遭抓捕事件,旅居英國的作家、獨立中文作家筆會會員馬建8月30日以書面方式告訴本台,高兟已近七十歲,腰病纏身。其弟弟、現居紐約的高強日前給馬建發簡訊說:哥哥高兟本來計劃9月3日飛回紐約,沒想到中國政府竟對中國當代藝術家採取這麼嚴歷鎮壓。8月30日,公安警察又進入高氏兄弟的畫室拍照取證。據相關律師說,高兟的情況不容樂觀。 本台目前透過不同渠道獲知,高兟現在被拘押在河北三河市看守所。本台記者就此案致電三河市看守所,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記者也致電受高家委託、曾前往三河拘留看守所的屈振紅律師。她告訴本台:「他家人收到通知(指拘留通知)了啊。因為現在案件處於偵查階段,我確實是不方便(講)。」 本台又聯絡身在紐約的高強,他表示「感謝關注」,但尚未回答任何具體問題。 高兟回美前突然被抓  當天還給友人留言   身在泰國的中國藝術家、與高兟關係密切的杜應紅8月31日也...
習近平警告中國教育:\”絕不能培養社會主義掘墓人\”
中國

習近平警告中國教育:\”絕不能培養社會主義掘墓人\”

新華社2020年4月21日發布的照片顯示,戴著口罩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陝西安康的一所學校。 在新學期即將來臨之際,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黨刊《求是》雜誌發表署名文章,明確警告中國教育絕不能培養出\"社會主義掘墓人\"。在中國經濟下滑可能導致政局不穩之際,習近平的這一表態引發廣泛關注。 補齊教師隊伍短板? 官方發文維護教育懲戒權 近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求是》雜誌上發表署名文章《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此為中國教育「指明方向」。 習近平在文章中強調,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既是中國社會主義體制的要求,也是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手段。他表示,「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是中國教育的核心目標。習近平進一步警告說,教育絕不能培養「社會主義的破壞者和掘墓人」,而是要防範「長著中國臉,不是中國心,沒有中國情,缺少中國味」的現象。他強調,教育失敗將帶來「根本性失敗」,這是中國不能承受的「歷史性錯誤」。 那麼,什麼是「中國味」的教育內容呢?近年來,中國當局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不斷強化意識形態教育。2023年,《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正式成為從小學到大學的必修課。外界注意到,此舉進一步推動了中國教育的「紅色」轉向。而在所謂「一國兩制」的香港,國安法的實施也促使國家安全教育大舉進入中小學,以此增強當地年輕人對「國家的認同感」。 中國青年胡浩告訴本台,他在大學期間就已經感受到當局針對意識形態教育控制,但通過自學和接觸更多信息,他對世界有了新的認知。 胡浩表示,中國當局對年輕群體反叛力量的警惕始自1989年的「六四」事件之後,目前更在不斷加大對青少年的意識形態灌...
上海、武漢市區官辦小學裁併 廣東教師裁員降薪
中國

上海、武漢市區官辦小學裁併 廣東教師裁員降薪

中國多地小學因生源不足紛紛關閉 上海、廣東以及武漢等地幼兒園和小學因生源不足紛紛關閉。今年僅上海一地,已經有九所中小學停止招生或停辦。有廣東教師家屬說,當地正在清理教師。 中國新生兒出生人數下降直接影響幼兒園、小學招生數量。上海市黃浦區的補習教師顧婷周三(4日)接受本台採訪時說,人口出生率下降導致學校關閉:「因為出生率不斷下降,現在上海最繁華地段的一個小學今年只招了17個一年級的學生。因為之前實施計劃生育,導致人口出生率下降。所以現在小學面臨嚴重的招生不足,引發這些老師沒學生可教, 老師也會慢慢地失業。」 上海某小學一年級僅開一個班 網易公眾號「德才兼備水滴D」9月1日爆料,上海的小學倒閉潮讓人揪心,其中最讓人意外的是,通河新村小學、通河新村第二小學、寶山區水產路小學等知名學校竟然也步履維艱。還有寶蓮中學、東門小學、東餘杭路第一小學、育嬰堂路小學、博華雙語學校小學部、民辦張江集團中學等學校,不是併入其他學校,就是停辦了。尤其是淮海路小學,24年的輝煌歷史,如今一年級卻只有一個班,區區17名學生。 靜安區居民王女士接受本台採訪說,當地不少幼兒園關閉,公辦小學則是合併到其他學校:「有有有,很明顯,那就是關閉了,到處(有學校)都關掉了呀,幼兒園也關掉了。以前(幼兒園和學校)是爆滿,還要通路(疏...
中國國足0:7慘敗日本 9月5日被封為國足恥辱日
中國

中國國足0:7慘敗日本 9月5日被封為國足恥辱日

2024年9月5日,日本埼玉體育場舉行的男子足球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18強賽日本對陣中國的比賽。 中國國足在5日晚間進行的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18強賽首戰比賽中,以0比7慘敗給日本,創下三大恥辱紀錄。中國媒體說,「9月5日,成為中國足球的一個恥辱日!」 歷史性慘敗 世界盃決賽周夢碎中國足球何去何從 2026年世界盃亞洲區第三階段18強C組第一輪,中國對上勁敵日本,儘管事前不被看好,但是0:7大比分的失利,讓中國人民無法接受。這個比分,創下了中國男足對日本的歷史最大比分失利、世預賽單場最多丟球以及世預賽最大比分失利的「恥辱紀錄」。 「這場比賽是中日足球的真實差距。「最後體現在比分上,是中國足球和日本足球的差距。」賽後,中國國足前鋒張玉寧接受採訪時表示,要正視這樣的差距,爭取回到主場以後打得更好。 「哎呀!簡直說起來都丟臉。我做一個中國人,我是覺得非常的丟臉,他們這個項目簡直就是一個笑話。」中國國足愛好者趙翔告訴本台,他本身是體育愛好者,但是對國足早就不感興趣。 【七恥大辱!國足實力打臉中國球迷】2026年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第一輪,中國國足客場日本。最終以0:7慘敗,同時刷新多項紀錄:世預賽單場最多丟球;世預賽最大比分失利;國足對日本史上最大比分失利。 #國足 #世界盃足球賽 #FIFA pic.twitter.com/v32Z1XUEqo — 自由亞洲電台 (@RFA_Chinese) September 5, 2024 趙翔越說越氣憤地表示,都說體育是不斷的創造奇蹟,國足也是創造它的「歷史奇蹟」,就是屢戰屢敗、它總不勝利,而且越來越爛,負面消息不斷。「為什麼這麼多年以來,總是不能夠根治一些地方,不好的東西。我不認為是中國人什麼體質的問題,韓國、日本也是亞裔人種,人家可...
男足完敗球迷憤怒 再現中國體制腐敗
中國

男足完敗球迷憤怒 再現中國體制腐敗

2024年9月5日,2026年世界盃預選賽,日本對中國,中國球員在比賽前合影。 在近日世界盃亞預賽的一場焦點戰中,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慘敗日本隊。這場失利不僅僅是一場比賽的失敗,也反映出中國足球長期以來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激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與討論。 在本周四(9月5日)舉行的2026年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18強賽的首場比賽中,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以0比7慘敗於日本隊,創下了三項恥辱記錄:對日本最大比分失利、世預賽單場最多丟球、世預賽最大比分失利。 慘敗引發集體憤怒 儘管比賽備受關注,但中國央視並未轉播這場比賽,轉播權由愛奇藝體育以9元人民幣的價格售出。這一舉動也引發了球迷的不滿,央視通過聲明解釋稱,由於賽事版權由亞足聯代理公司持有,談判價格畸高,導致無法直播。 2024年9月5日,在東京琦玉體育場舉行的2026年世界盃預選賽第三輪比賽中,中國隊球員張玉寧(右)與日本隊球員谷口彰悟(左)爭搶球權。(路透社)」(路透社) 比賽結束後,中國男足遭到了球迷和媒體的集體討伐。中國足球名宿范志毅公開怒斥這場失利,他表示:「看得我真的想跳進黃浦江。」他在微博上進一步批評道:「實力有差距,輸可以接受,但這樣輸球,確實讓球迷難以接受。還是腳踏實地總結經驗吧。」 知名球評人李承鵬在社交媒體平台X上也不留情面,他寫道:「會慘敗,因為這些蠢貨從不知羞恥,更羞恥的是,它們還壞!更更羞恥的是,它們一致認為這是對的。」 此外,中國足壇一代名將郝海東的妻子葉釗穎點評說:「沒有一個好的體制和體系保障的情況下,一撥不如一撥。這不是我們每個人的錯,是這個體制錯了。」 中國男足近年來的表現一直不盡如人意,儘管投入了大量資金並推行了多次改革,但其世界排名和實際成績依然落後於亞洲強隊,如日本和韓國。相比...
殘奧會最後一天  中國民眾對獎牌數為何缺乏熱情?
中國

殘奧會最後一天  中國民眾對獎牌數為何缺乏熱情?

在中央電視台主要體育頻道的24個預定節目中,只有6個是殘奧會賽事轉播,而對已經閉幕的奧運會賽事重播節目就有7個。 9月8日,在法國巴黎舉辦的2024年殘奧會進入最後一天。本屆持續12天的賽事,聚集了全球最高體育水平的多達4400名殘奧運動員。殘奧會也成為繼奧運會之後,全球最具規模的體育盛事之一。 奧運金牌滑雪選手谷愛凌視頻主動回懟黑粉 截至本周日,中國殘奧隊以220枚獎牌總數的好成績位居第一,大幅領先位居獎牌榜第二和第三位的英國和美國隊運動員。但是,與中國官方讚譽奧運金牌獲獎者為民族英雄,甚至高調渲染與美國隊的激烈獎牌競爭相比,中國殘奧運動員的巨大成功似乎並未點燃國內民眾的關注熱情。這是什麼原因呢? 法新社注意到,自巴黎殘奧會開幕以來,中國互聯網上有關「殘奧會,關注度低」話題標籤的瀏覽量已經超過1億人次,許多人感嘆官方媒體在黃金時段對殘奧會的轉播力度不足。以周六為例,在中央電視台主要體育頻道的24個預定節目中,只有6個是殘奧會賽事轉播,而對已經閉幕的奧運會賽事重播節目就有7個。此外,在微博近日一條有關宣傳中國殘奧運動員獲金牌總數已超過英美總和的新聞帖子下,許多網民抱怨「關心的人太少了」。 外界注意到,在中國,奧運明星與殘奧明星的待遇迥異,奧運會金牌運動員的身影往往會出現在全國各地的廣告牌上。而中國體育奉行「舉國體制」,這一機制雖能有效大比例篩選和投資身體健全的職業...
中國\”反右\”見證者鐵流辭世 一生批判獨裁專制
中國

中國\”反右\”見證者鐵流辭世 一生批判獨裁專制

資料照:中國作家鐵流 近日,中國著名作家、\"右派\"代表人物鐵流在四川成都去世。他的一生曾經歷長達二十三年的勞教勞改,並以反抗專制、捍衛新聞自由的精神著稱。 劉曉原律師:作家鐵流被解除\"監視居住\" 鐵流在「反右」運動中被打成右派,曾經是中共體制內外持續對毛澤東及其專制體制的重要批判聲音之一。鐵流的離世不僅標誌著一位反獨裁鬥士的謝幕,也再次引發了外界對當下中國政治環境的深思。 據維權網發布的消息,中國著名作家鐵流先生9月8日在四川成都離世,享年92歲。 鐵流的兒子黃曉鐵在訃告中寫道:「家父的一生充滿坎坷、幸運和傳奇,是自始至終都對國家和社會充滿感激的一生,他老人家給熟悉他的讀者和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憶。」 公開資料顯示,鐵流原名黃澤榮,1933年生於四川。在1957年反右運動中,鐵流被打為右派,關押勞改長達23年,直到1980年才獲得平反。作為「老右派」的代表人物,鐵流堅定地批判毛澤東的極權統治,並用他的經歷揭露了反右運動的殘酷真相。 海外中文政論刊物《北京之春》的榮譽主編胡平向本台表示,2007年,他曾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舉行的紀念反右運動五十周年研討會上,與鐵流進行過交談。 胡平說:「鐵流主要是堅決地、徹底地批判和否定毛澤東,對毛澤東之後,鄧、江、胡改革開放後的中共,他的看法就不是反對得那麼堅決。」 胡平認為,這可能與鐵流在改革開放後的經商成功有關。他說,鐵流曾在座談會上表示,經濟獨立是人格獨立的前提。因此胡平認為,正是商業上的成功使鐵流有能力資助各類民主活動,並推動新聞自由。 「正因為這樣子,鐵流對改革開放批評的態度不如很多人那麼堅決。但這點都不重要了,主要看他做了什麼事情。」他說:「我相信,他肯定對習近平的這些做法非常不滿,因為他比較肯定江胡時代,那...
中國發布足球從業人員終身禁令 外界不看好實際作用
中國

中國發布足球從業人員終身禁令 外界不看好實際作用

2024年9月10日,2026年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第三階段C組第2輪,中國隊對沙烏地阿拉伯隊比賽。 中國男足在世界盃預選賽慘敗日本後,球迷的目光在9月10日再次聚焦對決沙特隊的比賽。與此同時,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公安部當天召開足球行業打擊\"假賭黑\"專項發布會披露,自2022年以來,中國司法機關已經對44人宣布了終身從業禁令。那麼,終身禁止從業的做法能否為中國足球行業帶來根本轉變呢? 男足完敗球迷憤怒 再現中國體制腐敗 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公安部的這場新聞發布會放在了以足球聞名的遼寧省大連市。據中國官媒中新網報道,公安部負責人在會上介紹說,自足球行業集中反腐行動展開以來,除宣布44名涉案從業人員被宣布終身從業禁令外,還有44名涉案足球從業人員被法院依法作出判決,34人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同時司法機關還查實涉嫌賭球、假球比賽120場。 這一消息的公布,恰在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在2026 年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以0:7大比分敗給日本隊之後的幾天,這似乎又在圍繞中國足球的輿論場激起了新的波瀾,並讓外界進一步關注中國足球的命運。 對推動足球發展作用有限? 《人民日報》前體育部記者汪大昭在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說,足球行業的種種不良風氣主要是受到社會大環境中陋習的影響,對足球行業不正之風的查處能給行業帶來正面的刺激:「他們應該在這種強刺激之下振作起來,因為現在大家對足球的復甦有很大的期待,這種期待就是由國家隊這二、三十個隊員肩負著。」 這場從2022年底開始的足球行業反腐風暴一直以來受到廣泛關注,其過程中被查的有11位中國足協的現任和前任領導,包括中國男足原主教練李鐵、中國足球協會原副主席李毓毅和中超聯賽有限責任公司原董事長馬成全等人。有網友諷刺說,正好11人,在獄中湊齊一支足球隊。...
中國審議《國防教育法》:突出服役意識、強化軍訓
中國

中國審議《國防教育法》:突出服役意識、強化軍訓

2013年10月25日,浙江省東陽市一公園,身穿軍裝的幼兒園孩子們拿著玩具槍。 近日,中國《國防教育法》修訂草案提交人大審議。該草案強調學校內進行國防教育的重要性,並且強化有關學生軍訓和服兵役意識。有分析認為,當局提升國防教育意在拓展兵源,或為大規模作戰做準備。 2001年頒布施行的中國《國防教育法》曾在2018年做過修訂,時隔7年後,該法進行二次修訂。修訂草案在9月10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二次審議。其內容明確規定,普通高等學校、高中階段學校應當按照學生軍事訓練大綱,加強軍事技能訓練,提高軍事訓練水平;駐地軍事機關應當協助學校組織學生軍事訓練。 新華社報道,中國《國防教育法》二次審議稿擬修改內容包括,增加學校國防教育應當與兵役宣傳教育相結合,增強學生依法服兵役意識,營造服兵役光榮的良好氛圍等規定要求;對軍訓提出加強軍事技能訓練、磨練學生意志品質、增強組織紀律性等要求;與《預備役人員法》相銜接,明確對預備役人員進行國防教育有關要求;增加有關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等。 學者:保家衛國意識向下紮根以拓展兵源 台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龔祥生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表示,中國《國防教育法》修訂草案今年四月先進行初審,主要是將國防教育向下延伸、向下紮根。 龔祥生說:「要學生能更早建立國防知識、敵我意識,讓學生有基本的操練。主要想向下延伸,過程中可以普及最基本的軍事知識;對未來要進一步備戰,針對《動員法》實施之後有更多的可用之兵。」 2015年4月4日,新疆葉城,身穿紅軍裝的小學生在清明節前參觀烈士陵園。(路透社) 龔祥生提到,以色列為因應周邊安全,採取全民皆兵、男女皆兵及從小訓練的作戰意識,以防範敵人進犯。反觀中國,徵兵、募兵並行,但大部分成年男子並沒有人人都去服兵役...
美中月球爭霸:誰將主導太空規則?
中國

美中月球爭霸:誰將主導太空規則?

圖為月球與一面中國國旗。中國近日公布了一項關於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計劃,表明美中兩國正在進行的太空競爭。 近日,中國負責太空探勘的一位高級官員公布了有關在月球建立長期基地的計劃。美中兩國探索太空之際,這場競賽背後的利益和發展前景備受矚目。 美中競爭激烈 中國宣布未來十年太空計劃 綜合國際媒體報道,中國深空探測重大專項總設計師吳艷華近日在第二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上,披露了一項有關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計劃並歡迎各國參與合作。吳艷華表示,中國計劃在2035年前完成科研站的基本建設,以月球南極為中心,實現100公里範圍內的科研作業能力,並發展無人探月和載人登月技術。同時,中國還計劃在2050年前在月球軌道建立一個太空站,通過與月球南極科研站的整合,覆蓋月球赤道和月球背面的探測,建立一個可持續的大型綜合科研網路。 這項計劃的公布,也揭示了美中間的太空競爭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展。目前,兩國的首要太空任務是爭奪在月球最具戰略意義的位置——月球南極,並在該處搶先建立永久基地。 美國華盛頓智庫蘭德公司(Rand)研究航天與國防項目的高級工程師揚·奧斯伯格(Jan Osburg)接受本台採訪時,就此解釋了月球南極的重要性。奧斯伯格指出,月球南極可能存在太空中最有價值的原料——水:「我們發現在月球南極附近的深坑內存在冰沉積,以現有的技術,我們可以開採這些沉積並再制。」 奧斯伯格說:「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