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8 11 月

川普創下一項史無前例紀錄!最大難題只有他

根據美國憲法定義,美國總統是美國軍隊的最高統帥。這項莊嚴又艱巨的責任擊垮了林登·約翰遜(Lyndon Johnson),讓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白了頭髮,也加速了喬·拜登(Joe Biden)的衰老。許多選民最終會把選票投給那個更像最高統帥的候選人。和許多人一樣,我也很難想像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能勝任這一角色。

不管你怎麼評價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發號施令都是他與生俱來的本能。面對這份壓力無窮的工作,他不僅如魚得水,還更進一步,在今年變身「顛覆型統帥」。

上任後短短九個月,他就憑藉那套「交易的藝術」(先是漫天要價,再通過討價還價達成目的)在國內外取得了變革性的成果,本周的加沙協議甚至讓一大群批評他的人都一時啞火。但川普的節節勝利能持續多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如何應對迄今為止最嚴峻的挑戰:一個由同樣雄心勃勃且善於顛覆的領導者掌舵的越來越強硬的中國。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397163384-2\”);});

H.L. 孟肯(H.L. Mencken)有句名言:「按照民主的理論,普羅大眾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理應徹底得到自己想要的。」好吧,美國選民想要的,川普在今年都徹底地給予了。他們想要限制移民。移民限制政策就飛速降臨了。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的數據,拜登執政期間,美國年均凈移民人數為260萬人,而今年凈移民人數在南部邊境關閉和一項激進的新驅逐行動影響下將銳減至僅40萬人。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和我自己的公司估計2025年凈移民數字會更低,降至零甚至負數。

選民對拜登的通脹成績單極為不滿。而川普宣誓就職以來,美國的消費者價格通脹率略有下降,8月份為2.9%,是2022年夏天通脹率的三分之一。油價自川普就職日以來下跌了23%。即便將平均關稅提高到193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也幾乎沒有導致通脹上升。

至於過去十年像思想病毒一樣席捲美國高等教育的「覺醒」狂熱,川普更是扛起火箭筒對付它。我並不喜歡聯邦政府插手大學治理,但不得不承認,在推動原本不可能自發產生的變革方面,川普火箭筒的威力似乎真比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對付聯邦官僚體系的電鋸更有效。

川普創下一項史無前例紀錄!最大難題只有他

7月,駐守在紐約市移民法庭大廳的聯邦探員。川普的政策大幅減少了進入美國的移民,同時也引發了公眾的強烈反對。圖片來源: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簡而言之,沒有哪位總統能像他這樣,以如此驚人的速度兌現如此多的競選承諾。不僅僅是在頭一百天內簽署了217項行政令,還有他在社交媒體上源源不斷發布的「真相」,以及幾乎日復一日與記者的交鋒。如果去年你想要一場「時代氛圍的大轉變」,那麼現在你得到了。如果你討厭川普,那你真正討厭的也許只是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因為川普就是坐在高爾夫球車上的時代精神。

但問題在於,正如孟肯所暗示的,選民們其實並不真的想要他們的願望被「徹底實現」。根據RealClearPolitics的民調平均值,川普的凈支持率為負6.3個百分點,而在今年1月時還為正6.2%。如果按具體的議題來看,這種變化尤其明顯。他在經濟議題上的凈支持率為-15%;在通脹議題上為-27%。

川普的移民政策引發了民意反彈。許多美國人顯然對川普嚴厲的鎮壓手段不滿。根據7月份的一項蓋洛普(Gallup)民調,希望減少移民的選民佔比從去年的55%驟降至30%。79%的美國成年人表示移民對國家是好事,達到歷史最高紀錄。35%的選民贊同川普的處理方式,62%的人不贊同。

現在距離中期選舉還有一年多。儘管民主黨人似乎無法接受他們在2024年大選中落敗的原因,他們的城市票倉也樂於接受像祖赫蘭·馬姆達尼(Zohran Mamdani)這樣的民主社會主義者,但該黨仍有能力奪回眾議院。即使在接近充分就業的情況下,川普的民調數字依然在走弱。而且就像第二個總統任期內經常發生的,一樁醜聞正在悄然發酵——神秘的傑弗里·愛潑斯坦(Jeffrey Epstein)文件,這些文件本來要公之於眾,後來卻沒了下文。

我們也不該忘記,發達經濟體正在醞釀債務危機。法國和日本的長期利率已大幅上揚。如果把川普《大而美法案》(Big Beautiful Bill)和關稅的影響加在一起,美國今年的赤字將達到1.8萬億美元,僅比去年略有減少。公共債務總額目前佔GDP的124%,比二戰後的水平還要高。

簡而言之,儘管川普那些最容易激動的批評者繼續預言這個共和國將陷入獨裁,今天的美國政壇仍大有一切照舊的跡象。證據A:最新的政府停擺已進入第二周。證據B:政府面臨439起法律訴訟,且似乎很可能在其中許多案件中敗訴。證據C:參議院仍在審議的119名政府職位提名人。

川普創下一項史無前例紀錄!最大難題只有他

10月13日,川普女婿賈里德·庫什納出席總統在以色列議會的演講。庫什納在促成以色列和哈馬斯停火協議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圖片來源:MAREY/POOL/EPA/SHUTTERSTOCK/SHUTTERSTOCK

但另一方面,「顛覆型統帥」在國際舞台上仍不斷得分,特別是在中東,倖存的以色列人質本周戲劇性地迎來了磨難的終結。局面從帶有調侃意味的由AI生成的「加沙里維埃拉」(Gaza Riviera)願景,一躍而變成富有想像力的20點計劃,既包括解決人質危機的短期措施,也提出了一個大膽的長期構想——由一個「技術官僚型、非政治性的巴勒斯坦委員會」負責「臨時過渡治理」,並由一個新的「和平理事會」監督,該理事會由川普擔任主席,成員包括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等人。

最後一部分聽起來可能難以置信。但重要的是,上周海灣國家和土耳其都願意接受川普的計劃。川普的女婿賈里德·庫什納(Jared Kushner)回來敲定了協議,不禁讓人想起川普第一任期時最非凡的成就:促成以色列與幾個阿拉伯國家之間的《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哈馬斯(Hamas)在2023年10月7日發動襲擊的真正意圖正是破壞這一議程的下一階段,在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建立新的關係,如果這項議程得以重回正軌,將是一次了不起的外交挽救的壯舉。

同樣具有顛覆色彩的是川普政府對委內瑞拉尼古拉斯·馬杜羅(Nicolás Maduro)的犯罪政權施加軍事壓力的政策。進入本世紀後,美國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大部分時間無足輕重。此前阻止委內瑞拉崩潰的嘗試都未能奏效。但通過對販毒船隻發動空襲,川普正掐住馬杜羅的痛處。此舉顯然是要在委內瑞拉腐敗的警察與安全部隊內部製造不和。

我們正在目睹自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入侵格瑞那達以來美國在加勒比地區最大規模的軍事集結——這有力地表明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已經回歸(大可稱其為「唐-羅主義」)。上周有消息稱,馬杜羅的談判代表準備向美國提供獲取委內瑞拉石油和其他礦產資源的渠道,證明加拉加斯方面越來越恐慌。

當然,並非每一次顛覆都奏效了。在8月份阿拉斯加峰會後,川普與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備受詬病的「兄弟情」似乎觸礁了,普京在峰會上拒絕了川普結束烏克蘭戰爭的提議。另一方面,歐洲人現在明白,要靠自己的力量保衛烏克蘭,繼續讓烏克蘭充當歐洲與普京之間的獨立緩衝。在6月份于海牙舉行的北約(NATO)峰會上,川普取得了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以來歷任總統都未能實現的一項成就:迫使歐洲人承諾將國防開支從GDP的2%增加到5%。而且川普已經事實上終止了美國對烏克蘭的大部分援助,轉而向歐洲人出售「戰斧」(Tomahawk)導彈,如果歐洲人願意,可以把這些導彈送給基輔。

但「顛覆型統帥」面臨的最大挑戰仍然是中國。

川普創下一項史無前例紀錄!最大難題只有他

9月3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本文作者認為,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是「『顛覆型統帥』川普面臨的最大挑戰」。圖片來源:CASARES/EPA/SHUTTERSTOCK/SHUTTERSTOCK

別忘了10年前,川普正是靠叫板兩黨共識——中國經濟崛起是「雙贏」,對美國也有益處——來吸引美國選民的。20世紀80年代以來,川普主義的核心思想一直是自由貿易並非公平貿易,美國一直被競爭對手和盟友愚弄。

2017年的《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讓華盛頓走上了與中國競爭乃至對抗的新道路。先是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很快升級為針對中國科技公司採取行動。

但川普對中國的態度一直帶有矛盾色彩。在第一任期中,當其他人似乎急於從貿易戰走向新冷戰時,川普本人卻更傾向於用關稅和出口管制當談判籌碼,以達成讓美中貿易環境更加公平的協議。

即使在第二任期內,當對華鷹派主張徵收更高關稅和實施更嚴厲的出口管制,尤其是在半導體領域,川普仍一直謀求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通電話、會晤、舉行峰會,相信那份難以達成的貿易協議仍有可能實現。為此,雙方達成了一項讓TikTok在美國得以繼續運營的協議。

直到上周四,我們都還以為本月晚些時候在韓國舉行的APEC會議上會有一場「川習會」。但隨後中國提高了籌碼。在台灣問題上,中國希望美國更明確地表明反對台灣獨立的立場。中國還擴大了稀土出口管制,可能將所有中重稀土元素都納入出口管制體系。

要理解此事的重要意義,需要知道當今「第二次冷戰」(Cold War II)的獨特性質——這是兩個經濟相互交織的超級大國之間的一場涉及意識形態、技術與地緣政治的較量。誰都無法否認,習近平已經實現了「中國製造2025」中設定的許多目標。「中國製造2025」是他為確立中國在全球製造業前沿的主導地位而制定的宏偉計劃。中國電動汽車正在吞併全球汽車市場。中國在建的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能力超過了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

中國真正的巨大飛躍體現在發電量上。14年來,中國的發電量從與美國不相上下增長到美國的兩倍多。當然,中國仍在燃燒大量煤炭,在油氣生產方面也不及美國。但另一方面,中國主導著關鍵礦產,開採了全球約三分之二的稀土,且加工量約佔總量的90%。

川普創下一項史無前例紀錄!最大難題只有他

2025年4月,在上海舉辦的一場車展上,中國電動汽車巨頭比亞迪(BYD)旗下豪華品牌仰望的U9跑車正被圍觀。習近平的目標是讓中國在先進位造業領域佔據主導地位。圖片來源:GO NAKAMURA/REUTERS

今年春天,稀土成為貿易戰中的一張王牌。隨著4月初美中關稅飆升,北京方面表示將開始要求對某些稀土金屬的出口實行許可證制度。5月份,中國稀土磁鐵的出口量同比驟降74%。汽車製造商怨聲載道。5月中旬美中在日內瓦達成休戰協議後,北京方面承諾放寬限制。

上周五,川普在Truth Social上明確表達了不滿。「誰見過這種事,」他對著中國新出台的範圍更廣的稀土限制措施咆哮道。「我一直覺得他們在伺機而動,事實證明,我的判斷一如往常的正確無誤!……但美國也有壟斷地位,比中國更強大,更深遠。我只是沒有用它們,我過去從來沒有理由這樣做——直到現在!」

川普似乎取消了與習近平會晤的計劃。上周五晚間,他威脅要採取反制措施:「在目前中國支付的任何關稅外,再對中國加征100%的關稅」——換句話說,就是回到4月份的實際禁運狀態——外加「對任何及所有關鍵軟體實行出口管制」。但周日,川普又回歸緩和版本:「別擔心中國,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備受尊敬的習主席只是經歷了一個糟糕的時刻。」

川普真有籌碼嗎?我認為有。中國已經開發出像DeepSeek那樣非常有競爭力的AI模型,但AI需要越來越多的算力,這就需要越來越先進的半導體。中國國內半導體產量正在迅速增長,但主要集中在適用於汽車而非AI數據中心的成熟製程晶元上。中國使用的大多數AI晶元由美國英偉達(Nvidia)設計,由台灣台積電(TSMC)製造;許多晶元是為規避美國限制而走私到中國的。如果說稀土是我們的瓶頸,那麼最先進的晶元就是中國的瓶頸。

歷史對這位「顛覆型統帥」的評價可能要取決於這場不斷升級的科技戰的結果,這倒是很貼切。自從克萊·克里斯坦森(Clay Christensen)在他1997年所寫的《創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中引入創新顛覆的概念後,矽谷就一直鍾情於顛覆。彼得·蒂爾(Peter Thiel)是第一個意識到川普有潛力成為美國政治顛覆者的風險資本家。這個是一個天才級別的洞見,卻導致蒂爾被當作異端而逐出了舊金山。但到了2024年,他的觀點得到越來越多科技巨頭的認同,尤其是埃隆·馬斯克和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他們之所以支持川普,最主要的原因是拜登-哈里斯政府威脅要實施AI監管,而川普承諾大幅降低監管力度。

幾乎可以肯定,川普2.0不僅顛覆了國內政治,也顛覆了國際秩序。舊路是回不去了。拜登治下曾經嘗試過,但以慘敗告終。1945年後的秩序已死:支持自由貿易和由美國主導的集體安全體系的兩黨共識已被埋葬。

但川普並非當今世界唯一的顛覆者。紅方角落裡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想要顛覆1945年以來的秩序——但要以中國為先,而不是美國。而且,他對於對手的弱點同樣有著敏銳的洞察力。

這場最新的風暴可能會平息,但第二次冷戰不會就此停止。自信滿滿地預言其結果的人都是虛張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