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批靠AI賺錢的電商賣家出現了。
畢業四年,泉州市蒂萬坦斯貿易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劉世奇已經撐起了一個年入四千萬的團隊,過去一年,他的團隊整體平均人效拉到了500萬元以上。
他的一個外號叫「丑拖鞋小哥」,原因是他做的一款AI設計的「丑拖鞋」,在海外C端市場賣出了145美元一雙的高價,摺合人民幣上千元,而這款產品在他B2B批發端的利潤也做到了50美金,毛利率高達92%。
在拖鞋這個看似低附加值的紅海賽道,如何做出千萬級的生意?劉世奇講出了一個AI時代下,電商的全新故事。
做一款145美元的「丑拖鞋」
故事始於2021年,大學剛剛畢業的劉世奇帶著一隻貓,來到福建泉州,在中國拖鞋之都開始了創業,把所有的精力都all
in在跨境平台。第一年很順利,他做了500萬的業績,賺到了不少錢。
嘗到甜頭的第二年,他繼續根據北美市場的買家人群、偏好和採購習慣選品、開發新品,收入翻到千萬,不過,這一年的他開始遇到問題,基本每天都要從下午三點工作到第二天早上九點,因為美國、歐洲客戶經常半夜來詢盤,半夜成交的概率會很大,他每天工作14個小時以上,誇張的時候甚至要連著兩天做通宵。
先要招人,他到泉州的一所大學招聘應屆生,帶著一大沓簡歷,他從中挑選了四個人。AI在這一年成為熱門話題,帶著一群應屆生,劉世奇又開始思考怎麼把一部分工作交給AI。
賣出145美元的「丑拖鞋」由此而來。劉世奇說,這來自兩方面,一面是AI,一面是選品思路。他研究了拖鞋行業的龍頭品牌,它2023年的新款上有很多閃來閃去的亮片,還有2022年、2023年的行業爆款,一款紫色的拖鞋,B2B端的毛利可以在15元左右,C端售價一度飆升到59.9美元,但它的暢銷周期很短,2023年底在C端9.9美元包郵也沒什麼人買了。
「讓它迎來生命曲線的第二階段」,劉世奇起了野心。藉助AI工具分析「過氣」熱銷品的評論數據、賣點、痛點結合潮流趨勢研究等,他做出了自己的超級大爆款,「丑拖鞋」利潤達到50美金,2023年,他的公司營收也衝到了2000萬,2024年,這個數字攀升至4000萬元,他說,企業業績每年都保持了100%的增長速率。
從那以後,劉世奇相信,自己的「商機」得到了印證,結合潮流趨勢、龍頭品牌去做針對賣點、痛點的差異化選品,再藉助AI把這個過程的成本大幅降低。
這是一趟全流程的AI選品體系,劉世奇介紹,先是要根據市場現有爆品和趨勢讓AI制定出一套自動化分析的流程,讀取對應商品圖片、視頻,再通過AI搭建一套自動化表格,讓它結合行業趨勢和讀取的商品關鍵詞診斷產品在市場的賣點和痛點,再讓AI由此自動批量生成新品。從2023年到現在,他公司已經從1-1.5個月開發一個新品的速度,進化到了一天開上百款新品。
「我每天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打開最終的AI生成表格,勾選產品發去工廠打包生產,產品從無到有甚至成品的產出都不會花費超一周的時間。」劉世奇說,現在他的公司開品AI來,客戶談判、報價AI來,甚至倉庫管理員也在用AI。
劉世奇用很多場景和數據描繪了all in
AI的價值。從2024年起,把所有的業務、運營工作流甚至是跟進客戶的工作流全部拆解開,尋找與之匹配的AI功能,逐個篩選縮短時間、提高產出的工具,「如果說原本的工作時間是5分鐘,用完之後是7分鐘,那這個AI我就不用了。」
效果是顯著的,他舉例,通過使用AI,他的店鋪運營業務員一個月內把訂單轉化率從9.96%拉到了21.67%,每個人的工作都在提效,平均人效拉到了500萬元以上。
在劉世奇的公司,如今是AI來全程進行客戶談判,一個客戶對樣品感興趣後,AI會立刻詢問對方需要訂購多少個,要一個,AI也會立刻做報價,請他分享收貨地址並計算運費。除此之外,客戶等AI計算運費的幾分鐘里,他們還會讓AI聊聊樣本背後的需求,如果是超市採購,就可能需要定製,要報上定製的最低訂單量,「這樣就超越了市場上80%的業務員。」
隨著AI
agent(智能體)的興起,這是今天在電商行業正在發生的故事是,人們試圖把一個崗位交給Agent,並從現實生意經營的結果來評判Agent的「工作能力」,一切看向利潤。劉世奇的例子或許非典型,但他展現著這件事的極大想像力。
許多電商平台正在電商流程的AI化中尋找機會。
7月30日,1688推出「1688AI版」App,並宣布升級免費「AI數字員工」,為商家提供四位擬人化角色:生意店長、商品專員、客戶專員和推廣專員,組一支電商運營全鏈路的AI團隊。
1688商業化負責人齊曉寧對這項AI工具的類比是「自動駕駛」,例如數字員工每個月向商家提供三版方案,目標做多少GMV、多少詢盤、需要調動多少投入、服務,商家選擇一個方案後,就由數字員工去做整個月的交付,自主優化主圖、活動參與、上下架商品、投放、營銷等,商家只要每天看日報和周報。
電商平台瞄向了那些本身經營效率較低的中小商家,AI能否打開他們的增長同時為平台帶來增長,成為電商平台競逐AI下半場的關鍵要素之一。記者了解到,1688在2024年啟動了70多個AI項目,後戰略聚焦精簡至10個核心方向,並組建AI戰略推進組,管理層人人帶AI項目,對不擁抱AI的關鍵崗位人員堅決調整。在阿里國際、淘天等業務,內部AI工具的研發以及外部工具的引入也在加速進行。
截至7月底,阿里國際的AI服務平均日調用量目前已突破10億次,在2023年,這個數字是100萬。阿里國際副總裁、AI
Business負責人張凱夫觀察到,過去一年,行業對AI的使用方式發生了變化。一方面是推理模型的效果越來越好,另一方面,電商AI工具從生成式大模型進入到AI
agent時代,越來越多的問題在通過垂直agent解決。
從行業視角來看,無論是電商平台AI戰略的加速推進,還是瞄準廣告營銷、圖文生成的美圖等垂類工具以及行業大賣的AI
產品都在加速擴張市場,電商市場被期待著長出更多「AI+」的新玩家和新模式。
不過,當AI開始掌握決策權,商家的「掌控力」反而會因此變得更為關鍵。「當科技平權的時代到來,任何一家企業都能夠用到相同的AI工具,但最終能夠用成什麼效果取決於你對這個行業的理解。」劉世奇表示。
